即時文摘

綠色生活:我很醜,但我好味(文:李佩雯) (09:45)

超市出售的蔬果,每件大小相近,外形標準,看上去非常工整,令我聯想到《智能叛變》一幕,逾百個身高、大小、樣貌一樣的機械人整齊排列。

但種植農作物不同複製機械人,沒可能全部一模一樣,以標準靚樣「出場」,樣醜的,有缺陷的去了哪裏?

其他文章:【教育政策】公平社會還需公平教育(文:楊志剛)

醜蔬果在法國,部分能逃過遭丟棄的命運,法國有超市將醜蔬果打造全新形象,讓人知道樣醜又如何?

它們同樣美味;台灣新北市府農業局推廣「安心醜蔬果」計劃,民間更自發成立「醜蔬果大翻新」團隊,挽救醜蔬果滯銷問題。

來到香港的街市,每天菜販檔的「賣剩蔗」、「籮底橙」可有翻身機會,不至於跟垃圾殊途同歸?

依從審美標準 造成食物浪費

香港人每天共丟棄約三千六百公噸廚餘,當中除了食肆和家居剩食,以及過期食品外,部分來自農場、批發市場、零售商、超市等等每天經篩選而丟棄的蔬果。

現今社會,消費者偏好選擇外表亮麗、沒有瑕疵的農產品購買,制定了一套「審美標準」,整條食物供應鏈也依這審美標準行事,農場在採收蔬果後,先經過大規模篩選,一些不符合公眾期望,例如大小不符、形狀扭曲、色澤不夠亮麗的,遭第一輪淘汰。農產品經運輸送到批發商後,又會進行第二輪篩選淘汰。一項食材由產地到餐桌上,隱藏着消費者看不見的食物浪費。

世界各地的醜蔬果同樣面臨被丟棄的下場,如果要讓它們回到餐桌上,消費者習慣「以貌取果」來判斷蔬果好壞的心態需要改變。

1街市 回收逾500磅蔬果

街市菜販出售的蔬果,一般是經農夫和批發商淘汰後剩下的「佳麗」,所以你不會看到有兩條腿的蘿蔔、像水牛形狀的薯仔。不過,因運輸、存放等因素,部分蔬果表皮遭刮花或破損,佳麗也頓時成為次貨。

記者早前和食物回收組織「食德好」到街市回收蔬果,職員和義工們推着手推車,載着八個大菜籃游走在菜檔之中,菜販們早有共識,主動將賣剩的蔬果損贈,豆角、蘿蔔、茄子、南瓜、青瓜、翠玉瓜、粉葛、椰菜花等等,不消一會,已堆滿八個菜籃,情况誇張,一個街市,大半小時,回收了逾五百磅蔬果!

無壞無爛 平賣無人要

不完美的蔬果,「平賣都未必有人要!」菜販如是說。

菜販黃太賣菜十多年,她說,「有時啲蔬果唔係爛,只係無咁靚仔,但十個人之中,只有一人不介意。」現時賣不出的蔬果她會轉贈有需要人士及食德好,避免浪費。

收集完好蔬果 轉贈社區

「食德好」項目主任范健儀(Pinky)表示,「菜販捐贈的蔬果,部分是不夠新鮮而賣不出,但很大部分是外表不夠完美。曾有人捐贈大批蘿蔔,原因是蘿蔔有一兩顆黑點而沒人買,店主也很激氣。」因食物浪費引致環境問題,以及食物價格飈升影響基層等原因,「食德好」自二○○九年成立後,充當食物分享的橋樑,定時到街市商戶及生產商處收集完好蔬果,並轉贈予社區有需要的市民及團體。

有機市場 「審美」相同

消費者在傳統街市購物有嚴格的「審美」眼光,有機市場又如何?有機農作物在整個生產過程不施化學農藥和肥料,部分作物賣相不及一般市售農產品也能理解,即使如此,大部分人也只挑選賣相佳的蔬果,「只有小部分人不介意農作物樣醜。」農夫說。

彎曲縮小 味道不變

到有機農墟走一趟,或會發現一些外貌與平常不一樣的蔬果,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建華表示,「果實的大小和外形不一,在多數情況下是由於栽培條件不均一所造成,與遺傳不一定有關,放棄他們是可惜的。」它們的形狀如此不同,除了有機會是因生長過程缺乏某種營養或蟲咬,很多情况是成長過程有外物阻礙。加力農場農夫傅先生解釋,「青瓜或絲瓜等植物,偶然也會長得彎彎的,如果生長時位置稍有偏移,防蟲網袋阻礙它生長,就會變彎曲。而一些根部植物,例如蘿蔔和番薯,種植時如果泥底有石頭,生長時便會長出分支吸收營養。至於一些體積較小的蔬果,有機會因植物衰老,所以生的果較小,但味道沒有分別。」

杉山農場農夫陳先生表示,「好似人咁,有些人也會有十一隻手指,授粉和天氣影響也有機會導致蔬果外形跟正常不一樣。」

生長成C字形的茄子、青瓜,體積略小,但帶點可愛,待在農墟幾小時,也未等到有心人將它們帶回家。這類「醜蔬果」會以便宜價格出售,賣不出的,農夫拿回家食用。

法國超市醜蔬果有人要

遭人唾棄的醜蔬果,在法國連鎖超市Intermarché則以明星姿態亮相,超市推出「醜蔬果計劃」(Inglorious Fruits and Vegetables),找攝影師替它們拍攝照片,突顯它們醜卻可愛一面,並設專區,用醜蔬果煮成濃湯和榨汁,給顧客試食,旁邊貨架則特價出售這些蔬果,當顧客知道它們味道和一般的沒分別,但價錢便宜一大截,樂於將醜蔬果帶回家。

醜蔬果大翻身 請帶它回家

台灣有三成蔬果無緣進到市面,因它們的外表不合乎大眾的審美標準。在台灣,作物收成後,農夫會將農產品分級,送到新鮮或加工市場,剩下來找不到銷售渠道的被稱為「格外品」,農夫大多用來自食,贈送街坊或平賣。去年初,七名年輕人成立「醜蔬果大翻身」團隊,透過電子平台協助農民出售醜蔬果,「以在地有機、無毒、友善農產品的真實品質,來對抗大眾對醜蔬果的歧視」。

網站﹕theuglyproduce.com

台灣推「購買安心醜蔬果」

為協助銷售賣相較不佳的有機蔬果,新北市府農業局去年開始,向大眾推廣「購買安心醜蔬果」理念,以解決醜蔬果滯銷問題,當局表示,「將持續於農夫市集、農會超市等渠道銷售安心醜蔬果,希望能夠一起以行動支持我們的有機農友。」醜蔬果則以較便宜的價格出售。

ugly food is beautiful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年初發起一項食物浪費與再利用的活動(#uglyfoodisbeautiful),鼓勵人們發揮創意,將醜食物變美麗,拍攝並上載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食物美或醜,在於你看待它們的眼光,不完美的食物經心思打扮或從另一角度看,也可變得有趣而美麗,甚至儼如一幅藝術品。

更多作品:goo.gl/xLER1L

文:李佩雯

圖:馮凱健、李佩雯、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2016612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少年的滋味,你懂嗎?(文:何德漢)

其他文章:《詭屋驚凶實錄2》鬼眼靈探驅魔人(文:皮亞)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