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坐在救生艇上指揮沉船的香港(文:鄭立) (09:25)

在鍾士元先生的回憶錄裏,有一段講述殖民地政府的特徵。原文照錄是這樣的:「以外國的政府為例,一個高官即使已經退休,但日後當發現他為官時政策有失誤,他亦要負責。但殖民地政府就不必,港督任滿返回英國,若事後發現他有任何錯失,都已經不能再找到他回來。所以,殖民地官員傾向只搞好眼前的短期工作,不會作長期計劃。」

其他文章:IES學生以「港獨」為題,怎辦?(文:盧日高 @進步教師同盟)

這段話的意思沒理解錯的話,在說的是殖民地政府,其中一個結構上的缺點,不管哪個高官本性如何、是否人才,但高官最終會離開自己曾管治過的地方的話,就會促使他們並不會想自己的行為,在二三十年之後,會有什麼後果。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殖民地也一樣有一些抱着傳教士精神,願意為自己服務的殖民地,負責到死的官僚。

但是之所以有制度,正是因為人性是軟弱的,無法把社會完全建立在個人道德和自律上。有怎樣的制度,就促使怎樣的行為。殖民地的高官退休後離開,就會使他們的行為,有那樣的傾向。

我們的社會 有殖民地的缺點

即使不想「畫公仔畫出腸」,但我們心裏明白,去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政府的高級官僚,有多少人全家都在外國甚至是擁有外國國籍;有多少人打算退休後,就去到一個香港以外的地方生活;管理教育制度的人,又有沒有把自己的兒女放在教育制度裏。這些我們都是有非常明顯的答案的。

他們也許在香港出生和成長,但是最終他們在管理的,是一個別人的社會;決定的未來,自己是盡可能不參與的。這段話,以今天的香港人來看,無疑是相當的諷刺、尷尬,甚至是刺眼的事情。即使不討論香港目前是否還是一個殖民地,但我們的社會結構,無疑擁有跟殖民地完全相同的缺點。

為社會決策的人,本來是為自己的家裝修的人,是為自己設計未來的環境,最後是活在裏面;建立一個良好健康的社會,因為自己的下一代也在裏面,所以也要為下一代保障未來。但現在不少都是在退休後打算離開的人,他們是一開始就不打算活在裏面。

其他文章:【神奇之旅】李斯特城,願你們笑到最後(文:撒拉夫)

有些人不在這裏成長,來這裏卻掌握權力;有些人在這裏成長,掌握過權力後離去。我們的權力在過客的身上時,什麼問責制,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最大的問責,就是自己煮的東西自己吃下去。如果不是這樣,所有高官問責,都是徒具其形。管治社會就像玩電腦遊戲「模擬城市」一樣,玩得不好,退出遊戲,它不會影響你的現實生活。如果電腦遊戲裏的人民有感覺、有認知,對於玩這遊戲的人會有什麼感受?而很不幸地,現實中的我們,處於的正是這種立場。

雖然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就有以外省官僚統治各地,而且定期輪調的習慣。這種技巧本來的目的,就是妨礙地方官跟當地人建立感情與共同感,避免他們有本錢脫離王朝的統治。宋朝的時代,更發展到針對軍隊的強幹弱枝,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將不相習,令軍事政變變得困難。刻意疏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使人不需要為自己管理的人群負責任,產生的就是一群不分青紅皂白服從的冰冷官僚機器。畢竟,只要事情不在自己任內引爆,他們不需要顧慮自己做的事情的後果。

殖民地的缺點,對於帝國而言,也許反而是優點,是一種統治技巧。安排船長坐救生艇,指揮一艘沉船,本來就是為了讓船長可以安心地執行包括棄船在內,各種冰冷的命令。

(原文載於2016430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機場三跑】給2036年香港人的信:對不起!(文:林超英)

其他文章:炒姜不明白 耳鑑不足信(文:梁享南《明報》前員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