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兩岸關係】外交雪崩(文:馬家輝) (09:47)

「國立」字眼弄得此地滿城風雨,隔岸台灣當然更不爽快了,不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提出抗議,聞說其他學府的一些學者正醞釀聯合行動,要求馬英九的落日政權跟香港特區認真交涉,若無滿意答覆,將集體抵制參與所有在港舉行的學術會議和文化活動之類。此等學者有藍有綠,面對其所謂「國格恥辱」,眾志成城,且看能否奏效。

相關新聞:劉江華:檢視後再回應「國立」事件

台灣於一星期以前剛好有過「甘比亞挫敗」,朝野上下難免對於名號與地位皆特別敏感。甘比亞乃西非小國,人口不到二百萬,還少於高雄、台南和台北,過去五十年卻反反覆覆地把「中華民國」玩殘,一九六八年與台建交,六年後斷交;一九九五年重新建交,十八年後又斷交。今年的三月十七日,甘比亞突然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就政治選擇方向而言,此事雖不算太讓人意外,倒是宣布時機令人聯想重重,覺得是北京刻意在蔡英文上台就職前向她施「前馬威」,希望台灣百姓明白,綠營執政,無啖好食。

此事在台灣鬧了幾天新聞,評論家們紛說蔡英文政府勢將面對「外交雪崩」,中南海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只會愈來愈緊、愈來愈厲。不是說江湖傳聞北京中央仍有惡鬥嗎?不必《紙牌屋》提醒我們,我們亦知道每當出現內部惡鬥,最佳策略總是挑起外部糾紛,槍口一致向外,敵愾同仇,權力自可集中。

然而北京與台北之間的對峙,真不知道應該稱為向「外」抑或向「內」,抑或內中有外、外中有內。這是兩岸關係的曖昧複雜,百年恩仇,兩岸共業,真不知道到了何年何月始得了結。

蔡英文如何預防「外交雪崩」?

或許問題可以倒轉來看:蔡英文需要預防「外交雪崩」嗎?

陳水扁的八年經驗告訴了我們三個事實:首先,綠營執政,兩岸關係必不穩定,變數重重,波瀾屢現,儘管每回皆有驚無險,過程卻總使人震驚。其次,北京必加強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令台灣的外交部變成「斷交部」,老朋友丟了一個又一個,國際交往常遭挫敗。

最後,亦是最重要的環節是,每回遭遇國際挫敗,陳水扁在台灣本土的領導威望總有微妙的提升,理由亦是「槍口向外,敵愾同仇」,令坐在總統位子上的他突然地、短暫地取得額外的氣勢光環。

蔡英文不是陳水扁。她不是他。但她同樣坐在總統位子上,「外交雪崩」之於她不見得全是壞事,尤其一旦內政推行不順,「雪崩」反成子彈,自有難以言說的妙用啊。

相關新聞:大陸與岡比亞復交 台表不滿 分析:北京警告蔡英文 就職演說關鍵

(原文載於2016年3月25日《明報》副刊。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唔益自己人?】這些店講明「不接待韓國客人」,「這裏的菜不合韓國人口味」,只招呼中國團客。報道:http://bit.ly/1XRoGqn其他中國新聞:【未成年女排隊員 賽場廁所產女棄樹叢】...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3月24日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