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2%的幸運兒──結核病患者悲歌 (文:無國界醫生) (16:18)

(文摘編輯按:今天(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世界防癆日。文章為無國界醫生就肺結核病藥價及藥物可及性問題所撰寫的文章。)

試想像你身患重病。為治好這個病,你必須連續兩年服用超過1.4萬顆藥丸,連續8個月接受痛苦的藥物注射,面對失聰、失明、精神病和持續噁心等副作用,而康復的機會卻只有50%。

這是全球15萬人正身處的困境──他們是耐多藥和廣泛耐藥結核病感染者,即是說,他們對一線藥物呈現耐藥性,因此只能服用副作用更多、療程更漫長的二線藥物。

其他報道:劉炳章:除非中央阻止 梁必競逐連任

2013年,兩款全新的結核病藥物delamanid和bedaquiline獲許可使用,這本來是極大的好消息,為感染者帶來希望。因結核病這病於之前的半個世紀,都沒有新藥,即是說,2013年以前,我們其實一直在用50年前研發出來藥去治這個病(試想像你在2013年仍在用60年代的轉盤電話通訊嗎?)。2014年,香港衛生署宣布引入delamanid,以改善耐藥結核病治療,由於全球有需要服用新藥的病人當中,僅2%獲得新藥,因此本港的感染者正是這幸運的2%。

至於餘下98%的病人,則仍然要承受極為痛苦的治療,甚至求藥無門。

不能承受的貴藥價

藥價是影響病人能否獲得新藥的重要因素之一。Delamanid和bedaquiline分別由大塚和強生製造,大塚在發展中國家,將delamanid價格定於每人每療程1700美元,這對不少國家來說,固然是高不可攀。至於強生,雖然以捐贈形式向一部分在最貧窮國家的病人提供bedaquiline,但在其他中等收入國家,藥價則高達每人每療程3000美元。

事實上,最近一項有關delamanid生產成本的調查顯示,即使將其6個月療程的費用降到21美元至52美元,即遠低於目前的1700美元,藥廠仍然有利可圖。要改變高藥價的情況,各國便需要著力推動新藥的仿製藥生產,以增加競爭來拉低藥價。

其他報道:【國立爭議】劉江華:正檢視做法

其他報道:曾鈺成談對聯 梁振英對國安法

新藥註冊 結核病肆虐國家無份

除了藥價問題外,新藥的註冊地點太少亦阻礙不少病人獲得藥物。截至去年底,delamanid只在日本、南韓、英國和德國獲得註冊,當中沒有任何一個是結核病肆虐的國家。至於bedaquiline,亦只在27個結核病負擔沉重國家當中的7個進行註冊,即使在其他國家設有捐贈項目,但數量遠遠不足以應付需求。

無國界醫生南非項目的休斯醫生說:「南非先於其他國家獲得新藥,自2013年以來,全南非已有超過1750人獲得bedaquiline治療,而包括無國界醫生在內的一部分組織,亦正為少數只有極有限治療選項的病人,以特例使用方式提供delamanid。不過,以目前獲得新藥的病人數目而言,仍然嚴重脫離現實。」

結核菌在19世紀被發現,至今仍是世界上導致最多人死亡的傳染病,假如無法擴大新藥的使用和降低其藥價,人們只會繼續死於這種古老的疾病。

短片:得獎攝影師走入大東山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加油!】梁培健的目標是入大學修讀電腦有關科目,「一係唔做,做就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報道:http://bit.ly/1UlSlub其他港聞:【衝擊校董嶺大生拒赴紀律聆訊 憂殺雞儆猴阻學生示威】...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Wednesday, 23 March 2016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