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重新定義社會企業(文:何朗曦) (13:04)

社企=創造社會效益

近年在政府及媒體的大力支持及推動下,社企的文化逐漸盛行。然而,很多人對於社企的概念仍然是有所誤解。很多人以為社企的定義就是慈善機構,所以不應該賺錢。其實社企的廣義概念是透過商業生產,創造社會效益。所以筆者相信創造社會效益的就是社會企業。

其實,如Tesla、Google等國際成功企業的企業理念及願景都是要去改善社會及解決世界的問題。而現實證明不論是出發點抑或結果,成功企業與所有創造社會效益的社企是完全一致。而有些時候,企業在資源運用方面甚至是更為高效。本文將會以3個社會問題為切入點,證明成功的公司在本質上與慈善機構及普遍理解的社企一樣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

.貧窮及通脹問題(沃爾瑪)

聖雅各福群會的利希慎食物援助計劃自2010年起為香港的貧困人口提供食物援助,截至2012年,總共為近5000人次提供食物援助,估計每月可為他們減輕近1500元的生活開支。而根據外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通過資源整合及優化,加上規模經濟,為全球貧窮人士減輕每月逾1600元的生活開支,證明其實只要一家公司營運效率高,亦可以與大家所理解的社企一樣創造社會效益。

.傷健人士的交通問題(Uber)

現時香港的復康巴士供應量非常有限。復康巴士的等待時間是以月甚至年計,而服務亦缺乏彈性,導致不少傷健朋友因為覺得麻煩而放棄探索世界的自由及權利。因此香港近年開始有社企為傷健人士提供出行服務。但是,因為資金及規模的限制,它們的營運效率較一般的士為低,而傷健人士就需要付出較的士高數倍的價錢去使用車輛。兩星期前,Uber在香港推出了uberASSIST的服務,亦在新加坡、台北及美國多個城市為數以萬計的傷健人士提供高效率,而且即叫即到的交通服務。美國波特蘭運輸局的報告指出,Uber提供的無障礙汽車服務候車時間亦遠比其他交通服務為短,證明好的企業有助減低社會交易及資訊成本,創造無障礙的社會。

.全球暖化(Tesla)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4年成功令英國大型企業減少38%的飛機使用次數及3000噸的碳排放。與基金會一樣,Tesla亦致力於減低交通的碳排放。根據研究,電動車的能源成本比傳統汽車低71.9%,而汽車能源所帶來的污染亦少逾一半。現時Tesla Model S在全球已售出超過10萬架,可想而知他們可以為世界減少多少的碳排放。

價值為本支持社會項目而非支持機構

本文並不是想要提出牟利企業比慈善性質的社企更有效改善社會。筆者想要提出的是,企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以及解決問題;所以不論牟不牟利,創造社會價值的就是社會企業 ,值得支持。

現時社企及牟利企業均向混合性企業(同時有非牟利及牟利的部門)的方向發展,以提升企業及社會的可持續性。筆者認為政府今後在支持社企的方面,應該減少整筆撥款,多以項目為本支持惠及社會的商業項目,既可提升資金效率,亦可提升項目質素,及支持更多私營公司投入資金、人才及經驗設立社會效益項目,創造更高效的香港。

作者是香港青聯學生交流網絡第八屆理事會常務副主席

(原文載於2016年3月10日《明報》副刊。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大家思考下】曾鈺成坦言,即使是本來沒有參加委員會的議員,在二讀、全體委員會階段亦能參與辯論,但若他們因為「拉布」等特殊原因而在全體委員會參加辯論,重新提出在法案委員會已討論過的問題,會令法案委員會的工作如同白費......報道﹕...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3月9日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