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南華早報》轉手與輿論控制 (文:陳韜文) (11:13)

《南華早報》在香港傳媒史上有過112年獨特和輝煌的歷史,它在一個月前作價約21億元售予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集團,開始了它的新旅程。《南早》擁有權的轉換並非首次,較為人知的前度擁有者包括新聞集團的梅鐸及現在售主馬來西亞嘉里集團的郭鶴年。這次轉手特別引人注目是因為買主來自中國大陸,使人聯想到《南早》會否受到中國黨國的影響,能否維持它曾經建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面對輿論轉向的質疑,阿里巴巴集團也不怠慢,很快便由集團副主席蔡崇信發表公開信,強調《南早》將繼續保持採編獨立、編輯自主。集團總裁馬雲也質疑何以別人收購就沒所謂,而阿里巴巴收購就存在獨立性喪失的問題。他認為外人預期他們會因「上面」的壓力而屈服,是「太小看」他們了。馬雲快人快語,他的回應比一般公關用語帶有更多的情感,叫大家不要「小看」他們之餘,還說5年之後讓事實說話。

質疑者是否真的過分低估馬雲維護《南早》獨立性及專業性的決心和能力呢?

容不下傳媒獨立性的中國體制

傳媒擁有權跟輿論取向有很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傳媒的輿論取向最終取決於擁有者的意識傾向和自我市場定位。在私有制下,很多事情,包括經營方針、人事任命、資源調配,都是老闆說了算。傳媒轉手後新老闆所強調的「不變」大多是暫時穩定軍心的舉措,不能完全當真。中國的新聞傳媒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營上已局部市場化,但是擁有權、營運權和人事權還是牢牢由共產黨所控制,沒有實質的鬆動。雖然阿里巴巴不是國家資本,但是中國的權力中心對私人資本仍有最終的管控力,所以後者對前者是顧忌的,甚至是言聽計從的,至少是不會搞對立的。如果權力中心對阿里巴巴旗下的《南早》有所要求,恐怕在中國那個國度裏,它要置身度外是極不容易的。

但是若有人說中國的權力中心會自重,不會向《南早》提出非份要求,那我們可以看看它對就算有一國兩制保護的香港傳媒也會作出各種干預,我們就不應該對此多存幻想。更多的情况是,權力中心不用講太多,傳媒自會心領神會,實行自我檢查、自動配合。馬雲或者有他維護傳媒獨立性的決心,但是阿里巴巴身在中國大陸,與國家權力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要頂得住壓力談何容易?

傳媒獨立性存有的社會條件

中國大陸目前無疑缺乏傳媒獨立性及專業性大事發展的土壤,不過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是可以發展的。傳媒的獨立性及專業性多是以多元社會作為前提的,因為傳媒不用依靠單一中心作為財政、資訊及發展機會的來源,是以較少畏懼權力中心的打壓,較易採取獨立超然的立場。我們可以說,社會的多元性會造就多元的媒體,反之亦然。其次是社會文化必須對獨立思考、自由思想、自由表達有所尊崇,知道這些自由一旦消失,社會將難有長期的進步。

於新聞界而言,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是新聞工作者對獨立性和專業性的執著。證諸於香港回歸以來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傳媒的格局大致已經隨權力的轉移而轉向,但有些媒體還是可以倚仗老闆的獨立性和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性而堅持下來。我們可以想像,一旦新聞工作者棄守專業義理,客觀真實新聞將成為奢談。最後,有效市場的存在也是獨立和專業新聞發展的條件。當傳媒老闆及新聞工作者知道轉向可能會傷害他們的聲譽及銷路時,他們至少考慮延遲他們對權力中心轉向的速度及減少其幅度。所以,市民大眾的意識及對傳媒的評估可以透過市場對傳媒的輿論取向產生作用力。

誰有過人的能耐?

上述條件無疑有利於傳媒獨立性及專業性的存有,問題是它是否仍適用於今天的《南早》。就讓我們考察一下現時香港相對的情况。社會的多元性已經有所收縮,就以廣告來源為例,出於政治考慮的經濟抵制案例明顯有增多和擴大的趨勢。社會對獨立思考的需求或者比以前更形突出,但是社會充斥着指鹿為馬混淆視聽的言論,對一向標榜獨立思考的社會文化已有所侵蝕。從馬雲及蔡崇信所談,他們仍是想《南早》可以保持它過去建立的公信力,在中國報道方面在國際上大展拳腳。他們也似乎曉得偏離客觀公正的路線最終會造成市場的失利。《南早》的新聞工作者沒有明確的表態,但是估計他們之中應該有不少人還是對新聞專業義理懷着熱情,不輕言放棄。

不過,如果我們把所有可能影響《南早》輿論取向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無論我們對個別新聞工作者有多大信心,還是要承認不利的因素明顯的超過有利的因素,尤其是其中不少結構性因素均源自中國大陸體制的,不由個人意志所左右。事實上,《南早》自從轉手郭鶴年財團後已經發生多次關於自我審查的事件及爭議,現在落入「紅色資本」手中,如果輿論卻反而變得更獨立客觀,那將是讓人驚詫的事情。假如成真,我們將不得不承認馬雲在維護新聞獨立性和專業性方面真的有他過人的能耐,值得使人學習。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教授及榮休教授

(原文載於2016年1月14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港大風波未了】「這時候站在道德理想的高度譴責香港學生,相對地也殘忍、偽善。說是偽善,因為自己可能也是這群現實主義者的一員。說是殘忍,是說香港從未有政治革命的傳統或相關思想資源,卻要學生們去直接面對、承擔革命般的長遠事業。」全文:...

Posted by 明報文摘 on 2016年1月13日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