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休學優學:恩威並施(文:何美儀) (10:44)

回想在學的時候,你喜歡哪一類型的老師?善良的?公義的?嚴厲的?給分鬆手的?過去的經驗成就現在的你。現在你會向哪一位成就你的老師表示感恩?

其他文章:張敬軒「裸奔」透現的香港精神(文:吳愛達)

有一位中學老師在我心中印象非常深刻。她是我中三時的英文老師Ms Yick。她個子矮小,常板起臉,可想像她是一位如何嚴謹的老師。功課要整齊,工作紙要燙直,不然的話,她會把你的功課直扔進垃圾桶。這些已是小兒科,最難忘的,就是她那強迫念字典及verb table的特訓。記得當時痛苦萬分,每天都要念一頁字典的字。Ms Yick真的像電影「逃學威龍」中的老師,你念不出來,就把粉筆飛過來!兇兇的眼神、尖刺的聲音,每天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當時全班同學對她既討厭又害怕。但過了數年後,那種感覺已煙消雲散了。反而要感恩那一年的地獄式訓練,一來讓我的英文根底紮得牢牢的,二來也讓自己看到自己的耐力是可以頗為驚人。Ms Yick絕對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沒有她當年的嚴厲,就不能成就我後來成為一位英文教師。

嚴師出高徒 成就今天的你我他

說到嚴厲的老師,大家可記得十多年前的一套日劇《女王的教室》?那位六年級老師(天海佑希主演),全身穿素黑,頭紮高髻,不苟言笑,嚴懲學生,成績差的要當班務長,包辦打掃雜務。最初學生們因為怕被罰,都不敢反抗,甚至有學生為了討好女王而背棄自己的朋友。後來,同學們漸漸被成績最差的兩位同學真誠打動,繼而聯結一起,反抗女王。

為什麼女王要這樣狠心的對待學生?為什麼要用尖酸的辭令讓孩子難堪?為什麼要激起孩子反抗之心?女王原來在這間學校教學前,教過兩間小學,每年都因教學行為不當而被送進「老師再教育中心」接受輔導。但她真是一位那麼不濟的老師嗎?到劇集結尾時,熒光幕上看到同學們在結業禮哭着臉向女王高唱感恩歌,還做了一幅圖畫,正中寫着「朋友」,左邊就是女王的畫像。校長及教務主任也對女王肅然起敬,因她的學生孩子們都以史無前例的優越成績及品格,成功考進私立名校。

女王在劇中這樣說﹕教導十二歲的孩子非常重要。孩子正處於渴望自由、嘗試反叛、自以為是的邊緣。這是個非常時期,應把真實世界的殘酷告訴他們。幸福不是必然,不會人人對他們呵護備至,孩子要學懂自我管理,為自己的理想而自發努力。面對過分保護及溺愛孩子的家長,她認為有必要激勵孩子們獨立思考,建立「我的事情我負責」的態度。

恩威背後 是盼孩子自瞭求進

究竟應怎樣教導現今世代的孩子呢?「優學體驗」的導師每天也面對着這個難題。比起學校的老師,生命導師與孩子們的接觸更密更深。我常覺得導師就像他們媽媽,每天都跟他們一起生活,固然對每一個孩子的了解也更多,但可想像到可導致不愉快的摩擦也相應增多。更何况導師要同時間教導的,是六個不同性格的孩子,即要帶六胞胎的互動,你可想像其中的挑戰吧!

恩威並施,無疑是每一位導師會採取的手法。欣賞、讚美、鼓勵,所有孩子都會受落,亦是帶領孩子每天的必要動作。不論孩子的年紀,都會喜歡被稱讚做得好,有進步。大人也一樣吧!

那嚴謹、責罵、懲罰又如何呢?孩子到了十一、二歲,性格已開始定型,不良習慣也是自小在家或在學校建立的。要少年人改掉壞習慣,如遲到、忘記帶東西、插嘴說話、逃避責任、找藉口等,絕不容易。品格培養,正正就是我們「優學體驗」的主要目標,而不是讓孩子們放個「悠長假期」,或「遊學」一年。導師每天的「恩」與「威」,也是如那位女王一樣,盼望孩子能了解自己多一點,對自己有多一點的要求,多一點的提升。

如何回應經驗 我們就是如何的人

羅馬皇帝Marcus Aurelius這樣說:「形塑我們的不是經驗,而是我們回應經驗的方式。」「優學體驗」的孩子們要常反思的,不單是經驗了什麼,而是自己的回應。當導師讚賞自己時,回應是沾沾自喜而已?有沒有把進步的言行深化成習慣?面對着導師的嚴厲要求及責罵,自己又是怎樣回應的?默默承受?出力反抗?想逃之夭夭?還是強悍面對?那樣的回應有讓自己進步嗎?自己變得更有責任感嗎?更能自我控制嗎?

「優學體驗」只有十個月的時間,實在不足以把重要的良好習慣建立和鞏固,但優學孩子們仍在成長階段,回到主流學校後,他們將會有更多機會去面對挑戰及回應經驗。但願他們能珍惜每一次的經驗,無論開心的或不愉快的。

回頭看主流學校,究竟又是否能做到恩威並施,來培養同學們的品格呢?首先,在現在高度(過分)重視學業成績的氛圍下,成績與品格孰輕孰重最明顯不過。為了「催谷成績」,在很多學校裏,「他律」代替了自律,老師的責任往往被簡化為維持班級秩序,和令同學準時完成作業。

受制資源制度 熱血老師也難熱血

我們很佩服一些在「低Banding」學校中工作的老師和校長,他們面對在學習中飽受挫折又缺乏支援的同學們,要做很多「復健」的工作,但同時又要替他們準備好去面對將來的公開試。因此,他們除了放鬆對成績、作業的要求,也要推行很多和我們優學體驗年一樣的體驗式學習,來增加同學們的抗疫能力和「品格力」。不過,因為制度、資源的限制,在學校內可以做的也不會太多。「恩威並施」的方法需要老師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太嚴」同學會反叛,「太鬆」他們有可能不尊重你,中間需要大量的接觸、溝通和解說,才能令同學明白老師不是無理取鬧,而是「為你好」。這本來就不容易拿揑,現在學校和老師面對眾多要求與壓力下,就更是接近不可能。我們不能只希望「好人做好事」,而是要求制度能作出改變,來令「熱血」老師們能在他們的崗位上影響更多的同學。

非常感謝生命導師自去年8月起為孩子們製造了那麼豐富的經驗。在美國,原來是有「生命導師牌照」的!究竟要考什麼我不知道,而我亦沒有這份勇氣去考這個牌照。今年我看到生命導師的辛勞和壓力,絕不是輕易的。老師、社工、導師、媽媽,集多角色於一身,單是想已夠頭痛了。第一年的嘗試,當然有很多進步空間。如果將來再有機會當生命導師,今年成與敗的經驗,必可造就更卓越的將來。

孩子們、爸媽們、導師,要繼續努力呀!

文:何美儀

編輯:甄健華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201665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少年滋味》:香港掠影(文:楊阿倫)

其他文章:【六四27年】六四記憶的危機(文:陳景輝)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教育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