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年輕選票在選舉中所起的影響 (文:蔡子強、陳雋文) (09:13)

談到本地選舉,近年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就是在雨傘運動後,年輕人的投票意欲是否有所增加呢?這些年輕選票又會否對選舉結果起到關鍵影響?甚至進而衝擊香港的原有政治生態?

其他文章:安裕珍重!(文:蔡子強)

很多對現狀不滿的人,都有一種寄望,那就是如果年輕人能夠齊心協力,把年輕選票集合起來,那就能夠衝擊政局、改變現狀。尤其是,近年台灣選舉更發明了「首投族」這個名詞,媒體報道往往把「首投族」的影響說得天花龍鳳,那就更對香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開啟了相近的討論,也讓針對年輕人的政黨和候選人躍躍欲試。

究竟年輕選票在本地選舉起的影響有多大?能否左右大局?原本大家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都是「估估下」,流於印象式的評論。但值得一讚的是,近幾個星期,選舉事務處公開了很多有關近年幾次選舉的仔細投票數據,讓我們可以對有關課題,以實際數據作為基礎,作出考察和分析。選舉事務處這方面的透明度,值得大家肯定。

經筆者兩人在過去幾個星期,把這些投票數據進一步整理後,得出下列的分析和觀察。

一、雨傘運動後年輕人投票意欲有否增加?

從表1可見,18至40歲中間的5個年齡層,在雨傘運動後的2015年區議會選舉,比較起2011年區選,除了21至25歲這個年齡層之外,其餘4個都出現了強勁上升,增幅達7至9個百分點,遠高於其他年齡層。

但其實,在2015年區選,基本上所有年齡層的投票率,都出現上升的現象,只不過是年輕人上升得特別顯著而已。

但值得留意的是,縱使投票率顯著上升,但在2015年區選,其實18至30歲年輕人的平均投票率,也只有35.71%;如果以18至40歲計,則是37.55%,仍然遠低於61歲以上長者的54.25%。

換句話說,年輕人的投票意欲雖然有明顯增加,但仍然遠低於長者。

二、年輕選票在選舉中影響是否關鍵?

從表2可見,即使在雨傘運動之後的2015年區議會選舉,年輕人投票率出現強勁增長,但18至30歲年輕選票也只是佔全港整體選票數目的12.74%;即使以18至40歲來計,也只是24.75%,仍然低於61歲以上長者的33.12%。

換句話說,年輕選票的影響力仍然遠低於長者選票。

更何况,香港並不是二戰之後的西方社會,因為進入一個長期和平繁榮的年代,因而出生率大增(亦即是所謂的「baby boom」),人口高速增長,讓年輕世代成了社會的主流。附圖是2011年的人口結構圖。從中可見,香港的人口結構像一個陀螺,而非一個三角形金字塔,年輕人少,中年人最多,24歲以下年輕人的只有24%,這當然是近年香港生育率下降、「少子化」的結果。所以,在可見的將來,年輕選票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仍然是遜於年長選票。

當然,現時大家放眼的焦點,已非已成過去式的區議會選舉,而是即將來臨、對政局也影響更大的9月立法會選舉。而立法會所採用的選舉制度,又與區議會不同,因此兩者情况又不能一概而論。

立法會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兼且是最大餘額法,因此只要拿到一成選票,甚至是幾個百分點選票(例如2012年,新界東拿最後一席只需6.2%票,而新界西也只是6.8%票),便大有可能拿到一個議席。因此,如果年輕選票能夠眾志成城、同心同德,加起來縱然只有一兩成,理論上也是有可能捧出他們的一個(甚至兩個)議會代表的。

那麼,如果想着眼年輕票源,候選人和政團,在全港5個區哪個區參選會比較有利呢?篇幅所限,留待下篇再談。

其他文章:安裕被炒 難以服眾 (文:《明報》前執行總編輯馮成章)

其他文章:體現主權與「台灣李波事件」(文:瑋康)

(年輕人與選舉.二之一)

(原文載於2016年4月21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