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調查記者的馴服與反抗(文:果蕾) (12:09)

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焦點追擊》熱映全港,也讓觀眾對調查記者的堅持、忍耐與勇氣充滿想像及憧憬。然而現實中調查記者與權力、經濟機構的角逐卻難以道予外人知。為此筆者自2015年6月始,深度訪問了包括羅昌平、王克勤等在內的內地曾任或現任的10餘位調查記者,了解他們日常工作慣例及變遷。

其他新聞:支持梁振英連任? 陳恒鑌:下,佢宣布參選咩?

調查記者在內地的起源可追溯至1970年代末,並於1990年代蓬勃發展。因對多則重大新聞的出色報道,2003年則被視為內地調查新聞業里程碑式的一年。調查記者也在這一年逐步走向台前。但此後,隨着「和諧社會」等一系列執政理念的實施,調查記者這一被視為內地新聞自由及政治經濟改革溫度計的群體,逐步走入「寒冬」。《南方都市報》、《中國青年報》及《京華時報》等多家以做調查新聞著名的報章深度報道部先後被撤銷,大量調查記者離職。

政府禁令 愈發頻繁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甚至金融機構試圖馴服調查記者,配合完成採訪的策略也逐步詳盡及頻繁。其中,中央政府除每年初定期召開宣傳部長會議對年度宣傳定調外,日常監管與禁令亦必不可少,如宗教問題、副省部級以上現任官員等都是不可觸及的「紅線」。且近年的禁令下達愈發頻繁及詳細,密度甚至平均每日可達3條,如此前長江沉船、尼泊爾地震等,報社都收到禁令,甚至圖片的使用都會有相關規定。

調查報道發表後,也同樣會受到監管。如《財新》此前發表了解放軍總後勤部原副部長谷俊山的調查報道後,就被禁止再調查周永康、徐才厚及蔣潔敏的情况,只能轉發新華社報道;更嚴重的甚至也曾出現沒收出版刊物,罷免編輯、記者的情况。此外,《南都》、《財新》等報刊都在國新辦的非法消息來源名單中,所以儘管這些報刊出色完成了調查報道,但卻無法被其他媒體轉載,如有媒體轉載甚至會被懲罰。

考驗公關能力的時候

相較於中央政府的馴服策略,在採訪過程中對調查記者影響更直接的卻是地方政府。面對調查記者採訪,地方政府一般會有以下反應:首先,有地方政府會採取對調查報道置之不理的「冷處理」。與完全的「冷處理」相比,如今地方政府更多地會採取相對積極的處理手法,包括聯合當地黨報大事歌頌政績,同時詆譭之前被認為是負面的調查報道。但更多時候,地方政府會嘗試以金錢收買記者。

其實地方政府遇到調查記者時,就是考驗當地公關能力的時候,地方政府的宣傳部會找各種關係,包括報社或宣傳部,能力強的就能把新聞壓下去。而近年,地方政府與調查記者所屬省份的宣傳互動也逐步頻繁,甚至不經過中宣部就能直接撤稿。最後,地方政府更直接的馴服方法就是對調查記者直接或間接打壓,如通過地方宣傳部門找到報社並要求報社找該記者談話、通過威脅新聞當事人以給記者製造壓力放棄報道等。

其他新聞:【標準工時】勞方指杯葛諮詢 資方劉展灝:可透過其他渠道收集聲音

商業機構與政府聯合管制

調查記者不僅受到來自於政治權力的干涉與馴服,近年也愈來愈頻繁地面臨商業機構,甚至商業機構與政府相互聯合的馴服與管制。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便是金錢誘惑,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日常消費品公司甚至每逢3月15日前都會專門撥款作為記者的「封口費」。如金錢收買無法奏效,企業會透過公關公司找到調查記者供職機構,甚至有公關公司會整夜守在版房試圖阻止新聞發表。同時,還會以幾十萬收買行業的網絡公眾號,禁止轉載報道。但如涉及企業有很強背景,甚至會直接將事情告至中宣部,或直接找黨政高層做中間人,直接和報社書記及總編輯溝通,要求刪文。此外,報道發表後,調查記者被受訪企業員工大打「苦情牌」,要求撤除報道的情况也屢見不鮮。

當然,調查記者也並非完全處於消極、被動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以「弱者的武器」,爭取自身的生存條件與空間。首先,「紅線」不是一成不變的,禁令也存在突破的空間。調查記者在日常報道中會嘗試試探「紅線」,從而拓寬報道體裁。如此前長江沉船事件,各報雖收到禁令,但調查組會以專家解讀等角度規避風險,完成採訪。而為了順利完成採訪,調查記者們都傾向於隱藏自己的行蹤,甚至身分,私下與受訪者接觸。這些在衡量調查記者的能力中,統稱為「突破能力」。在山西黑磚窰事件、北京天宮院滅門慘案、長江沉船事件等新聞調查中,記者甚至需要喬裝打扮以實現地理上的突破,而順利完成採訪。同樣,調查記者組稿時保持證據鏈完整、匿名、柔化處理或刪除文章內敏感事實、變更報道體裁等都是重要的抗衡權力馴服的策略。

把握新聞發表時機愈來愈難

而出色的選題、成功的採訪、證據鏈的完整,並不意味着一篇優秀的調查新聞可以發表;更重要的還有發表時機,如每年兩會、國慶、黨代會、6月(六四事件)、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騷亂事件)等都算是敏感時期。為避開這些時間,把握調查新聞的發表時機也愈來愈難。近年新媒體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為調查記者提供了更多的反抗策略,曾任《財經》副主編的羅昌平以博客及微博舉報劉鐵男一事便是成功案例。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2011年後,特別是2013年後,因輿論控制的加強,從報社到調查記者的反抗都呈被動趨勢,且除《財經》、《財新》、《新京報》等媒體抗爭相對有效外,地方都市報幾乎已喪失反抗機制;同時報社及記者的自我審查也逐步加強。可見,權力採取多種馴服策略加快對媒體的收編,且逐步掌握了在有關社會熱點問題報道上的主動權,因此大陸調查記者的社會、權力監督作用逐步減弱。

其他新聞:【石屎藏屍】石屎腐屍樣難辨 死者疑為28歲失蹤男 警拘2男1女

其他文章:【教育制度】教育局眼中的所謂「教師專業」(文:霍梓楠)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原文載於2016年3月30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包拗頸頂心杉 原來佢係......】家長投訴子女:「我叫佢去東,佢偏要去西,專同我作對,正一頂心杉」,大家可能以為這些孩子只是特別難教,殊不知原來子女已患有ODD(對立性反抗症),若果再跟他硬碰硬,隨時令他愈來愈反叛,長大後可能會變成反社...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3月29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