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峇南水壩與土地正義 馬來西亞原住民的勝利(文:周澄) (16:55)

三年前,筆者曾經隨考察團深入馬來西亞砂撈越州的峇南(Baram)內陸,採訪當地原住民的反水壩運動。事緣砂州政府以發展再生能源為名,大舉興建水力發電項目,宣稱要在2020年於全州落成共十二座水壩,而峇南水壩,則是整個計劃的第四座。國際環團擔憂截流蓄水式的水壩工程,會對早已受長年伐木與開發油棕而影響的婆羅州雨林生態造成重大威脅;當地的原住民社群更認定這是官商勾結的貪腐大白象,於是積極連結國內外的原住民組織,更於兩年多前發起長期堵路行動,頑抗僅存的傳統家園被毁的命運。歷時逾五年的反峇南水壩運動,於本周終於迎來勝利:砂州政府終正式撤回三年前有關水壩徵地的憲報,恢復原住民的土地權,意味這是峇南水壩停建的首要一步。

砂州原住民倡議聯盟「拯救河流」(Save Rivers)主席Peter Kallang在欣慰之際,不忘回覆筆者﹕「我們還未能確定這是否意味峇南水壩會正式停工,畢竟撤回憲報、抑或重新刊憲,都是首席部長的決定。當然,今年的州選舉如箭在弦,此舉是州政府考慮到水壩問題對選情的影響,但原住民持續抗爭,毋庸置疑是致勝關鍵。」在州政府正式宣布停工、承建商撤出工地之前,一切還未定局。從地區組織、司法行動、堵路阻建工程,到連結國外原住民及倡議團體進行全球聲援,抗爭仍須繼續。當地原住民組織對選情未有鬆懈,更乘勢擬訂「人民綱領」,要求政黨與候選人簽署,承諾落實人本與顧及可持續發展的管治原則。

其他文章:全球最佳教育機構—中國共產黨(文:珊揚)

國陣執政 架空傳統鄉村管治

Kallang所代表的抗爭,意義遠超於逆轉水壩威脅物種、迫遷原住民的命運。三年前他和其他筆者訪問過的原住民都表示,執政集團「國陣」控制內陸鄉村政治的局面一旦不破,原住民的困境就無從談起。不少村民的公民身分與權利都不獲承認,傳統鄉村管治架構亦被執政集團滲透架空,銀彈策略與資訊封鎖,令很多缺乏穩定水電供應的村民無從反抗。峇南勝這一仗,不見得其他水壩計劃就會取消。更不要忘記在前兩座大壩項目中被重新安置的原住民,原先獲州政府答允的賠償並未兌現,大多失去固有生計。

既然內陸缺乏主要基建設施,大型水力發電為何不是帶動「鄉村現代化」的答案?學界普遍對大型水壩技術的經濟效益早有質疑,而在馬來西亞,事實是砂州政府計劃逐一落成的十二座水壩,其總發電量遠超砂州以至整個東馬來西亞的實際供電需要,「大白象」指控實不為過;反之,原住民組織一直倡議社區為本的太陽能或小型水力發電裝置,成本低、適切社區需要、減低環境破壞,那麼州政府何不善用公帑?大興土木,到底是誰得益?

向環團示好是為選情?

砂州首席部長阿德南‧沙甸(Adenan Satem)於2014年就任後,在伐木與水壩問題上一改前任首席部長泰益‧瑪目(Taib Mahmud)的政策立場,更向環團示好。泰益就任逾三十年,其間被指借發展木材業、開發油棕與建造水壩等大型投資項目,助其家族及朋黨利益集團中飽私囊,多次被外媒揭發涉巨額貪污,被冠以「Asian Timber Mafia」惡名。報道指泰益被迫呈辭、其子被拒「世襲」繼任,源於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後執政集團內部的利益分歧。「國陣」在立國以來首次在票數少於反對派得票的情况下慘勝,促使內部領導加快重整陣腳,深知依賴鄉村「鐵票」保持執政地位的形勢不可持續,遂打破泰益家族長年的經濟與政治壟斷。雖然Kallang有明言阿德南上任後的改變,不過他肯定明白阿德南與這些裙帶集團同樣關係密切——記得年前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Razak)捲入震驚國際的貪污醜聞時,我曾問他事件對反水壩運動有沒有正面影響。他老實答沒有,因為在內陸沒有多少村民能接觸這些資訊,頂多是多了國際壓力,對選情難以有實質衝擊。

其他報道:機場分店全線結業 Page One:沒投標

仍需凝聚國際壓力

但凝聚國際壓力,仍然是Kallang不懈爭取的方向之一。他相信水壩是國家大事,也是普世議題。氣候變化或者令利益集團更易以「清潔能源」巧立名目,強推大型水壩項目,但也促使了原住民捍衛家園的困境與呼聲、對生態資源與土地傳統的珍視,得到了更多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去年底在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的《巴黎協議》廣獲讚揚,其中包括正式確立保護森林的法定責任、運作形式與長遠目標;但同時,確立原住民權利的草擬條文,最終被抽離於具法定效力的協議內容外,反映不少締約國仍不願正面處理原住民地權問題。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能夠在氣候問題上扮演多大角色,依然取決於民間力量能否壯大,深化成超越城鄉與族群差異的集體運動。

對世上很多原住民來說,習俗地既是家園,同樣象徵世代與土地共生的傳統,定義社群身分的文化尊嚴。「拯救河流」在回應州政府撤回峇南水壩徵地的新聞稿上,提到他們去年十月在砂州主辦的全球原住民高峰會。峰會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同樣在頑抗大型水壩工程的原住民,而其中一位,正是本月初在洪都拉斯被槍殺、享譽國際的原住民環保女將Berta Caceres。行文簡短,卻似是敬意。回想三年前在峇南內陸,沒有多少受訪者相信設路障、打官司能逆轉水壩動工。遠方有人倒下,故地有人奮起,拒絕認命,就見得着將來。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2016年3月27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考試工廠】英國教師這樣面對教育問題...詳情:http://bit.ly/1TdBEj1【「回家零功課」? 家長舉證 田北辰點算最多有24項 】http://bit.ly/1TdBPer【談學生壓力 沈祖堯指學界須與學生溝通 擴闊...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Monday, 28 March 2016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