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論潛在地激發杜甫創作咏鵝詩的基督精神》內地教授論文惹學界熱議:論證荒謬 學術腐敗 (21:39)

一篇在新亞研究院出版的《新亞論叢》上發表、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思齊撰寫的論文《論潛在地激發杜甫創作咏鵝詩的基督精神》,近日掀起學術界熱烈討論,有人批評文章論證荒謬,認為杜甫與基督教扯不上關係。有學者則表示,文章竟能通過學術評審登上學術期刊,感難以置信。

本網今日邀請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博士分析張文,當他看到論文標題時即笑說,「李白(受基督精神影響)機會高啲,有人說他是吉爾吉斯人,基督教在那邊傳教,都可能受影響,但杜甫就好笑咗啲,好多人說杜甫有好強的儒家精神,但如果說他與基督教有關就比較牽強」。

陳士齊閱讀全文後,評價該論文說:「(論證)好牽強。」他說,學術無辦法完全否定,但須言之成理,文中只用很多聖經與杜甫的詩進行比較,胡亂堆砌,「詩歌有講狐狸,就講到雅歌,得啖笑」,卻沒有仔細分析杜作品中有何基督教的思想結構。

陳士齊所指的段落,即張文中引述杜甫一首詩《舟前小鵝兒》:「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狸奈若何。」張思齊教授以《聖經》中的《雅歌》二章15節與杜詩比較 ,該節內容為:「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

陳士齊又說,多數學者認同杜甫奉行儒家精神,是因為其生活表現與儒家所言吻合,但在杜甫生平「難以搵到他有基督教精神」。

對於這篇文章如何能通過學術評審?陳士齊認為內地的學術評審沒有真正的國際交往,學術界亦沒有援引國際標準,「外國教授不會因情面而通過一些過份地不合格的文章,因這不能接受」,他又質疑這位「教授級、博士級導師」寫出這篇文章,如何指導學生?「論文可以好有創意,但要證明到,但現在證明唔到」。

張思齊的杜詩論文早於2012年已在《新亞論叢》中發表 ,該期刊為新亞研究所出版,新亞研究所的地址位於土瓜灣新亞中學。直至近日,該文被本港雜誌翻找出來,有學者發現後,即在社交網站轉載及公開批評,掀起了香港學術界的議論。

另外,張思齊教授的《論潛在地激發杜甫創作咏鵝詩的基督精神》也曾在《大連大學學報》等內地學術刊物發表。因此,張文也被眾多內地學者和網民「吐槽」(柴台,不留情面地批評)。

張思齊面對批評,早前曾向《長江日報》解釋說:「大家把杜甫低估了,杜甫是當時頂尖的知識分子,對社會宗教文化發展怎麼會不敏感呢?」至於其文章結論被指缺乏實證的推斷,只是憑空想像,他則說,在比較文學的世界裡,「推測是被允許的」。

北京晨報去年曾引述內地學者方舟子分析說:「這樣違反常識、非常可笑、並缺乏基本學術訓練的文章,已經出格到荒謬的地步,變成嘲笑的對象也是自然的事。而出現這樣的現象,背後是整個學術評估體系的問題」。

張思齊提出基督教精神影響杜甫,但方舟子認為,文章唯一的論據就是景教,這個基督教很小的分支曾在唐朝成為國教,卻沒有直接相關的證據,也沒有完整的證據鏈證明景教影響杜甫,「如果杜甫真的受到基督教的影響,絕不會只在有限的這麼兩三首詩中體現,一定也會有其他的詩歌體現出現」。

方舟子認為,這篇文章能刊於學術期刊,體現出學術腐敗,評估機制出問題,「國家的許多學術期刊,往往都是只看身份頭銜,不一定會去看論文本身的水準」。

《新亞論叢》2012年第13期《論潛在地激發杜甫創作咏鵝詩的基督精神》全文:http://newasiajournal.org/journal/13/93-102.pdf

 

【經濟日報副社長】他質疑同行沒有必要到前線報道長江翻船、新沙士,「想證實政府資訊失實,還是想為這則新聞再添鹽加醋?」報道:http://bit.ly/1cIuEIh#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2015年6月9日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熱話 奇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