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斷.捨.離——難斷物慾的反思(文:殷琦) (18:17)

「斷.捨.離」,除了是陳慧琳的新歌之外,名字其實是來自近年一本大熱的書籍。在近日不斷斷.捨.離的過程中,不禁讓我反省:究竟我們對身外物的依附程度有多高?

其他文章:【古蹟塌牆】青磚之罪(文:黎佩芬)

「斷.捨.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相信很多人都有把收拾東西收拾到不知所措的經驗:嘢又咁多,位置得咁少,不斷用大量的櫃呀、箱呀去做收納。的確是的,是整齊了一陣子,但不久又故態復萌,東西又愈堆愈多…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卻是要求「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如果你只是把物品從A地方轉至B地方,這不是「斷」。「斷」是指與物品完全脫離關係;書中更有不少例子,講到「執野」同時「整頓」人生-好,講到咁神奇,我就試下「斷.捨.離」一下自己的房間。

自問不是儲物狂,亦不算喜歡買東西(一年換季最多買3件衫吧),但畢竟沒有搬過家已達10年有餘,囤積的東西的確愈堆愈多。我從自己的書櫃開始。

「斷.捨.離」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詢問「當下的你究竟需不需要那件物件」。我首先翻出一大堆只翻過幾頁、總覺得會看卻又其實沒有看的書;整理整齊但已不斷積塵的大學筆記;一大堆一大堆的單據;再來一大堆學各樣東西(又沒有繼續學)的筆記-不斷的收拾(然後不斷的打噴嚏)之下,單是書櫃已翻出3-4大袋與「當下的我」無關的書!經過一輪整理、留下一大堆膠Files、要丟的丟要送的送(請仍然記住要環保呀!),我望望書櫃——剛才的它就像不斷瘋狂嘔吐,把不需要的廢物都吐出來。看?現在不是單是整齊咁簡單-那種厚重感、已不經不覺消失了。

其他文章:華德物語:德國餵哺母乳無壓力(文﹕華德媽)

有些東西每次翻出,總是捨不得丟——一大堆電影票呀、什麼旅行紀念品呀、飾櫃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飾架呀、受浸時一些不太熟的朋友送的飾品呀、總覺得做藝術創作就會用到的一大堆雜誌呀——但是,當問一句「與當下的你有關嗎?」,我只能狠下心把它放進袋子。嘩,無啦啦執一袋無啦啦又執一袋,自問不是儲物狂又不是購物狂的我居然執出15、16袋東西,還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執拾而已……

門上在掛的一大堆腰帶手袋、實際上用來用去的只有3-4條,其他全部拿下,門立刻空出一大片空間;旁邊一大箱總覺得會用到的派對袋(都是別人送的)只留下一個,其他全部不要,鋼琴邊的位置終於重見天日——我實在很驚訝,點解自己儲埋儲埋會變成咁多廢物在房間?「房間」不是「房間」、而純粹是「倉庫」而已——我做乜逼自己住喺一個倉庫度?

在「斷.捨.離」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究竟你最在乎的是什麼——是過去的紀念物嗎?也許你是活在過去、總留戀過去的人;是害怕總有一天會用到、以致買上一大堆但結果又無用的東西嗎?也許你缺乏安全感、總想擁有更多。還是有太多東西不知如何處理,又把它擠在一邊?或者你的生活中,也有太多情況你總會逃避處理問題。原來在收拾的過程中,你還真的能看清真實的自己。

社會總告訴我們,人人鼓吹「消費」、「擁有」物品才是幸福。我發覺,這純粹是奸商的說法而已——當你逐漸學習與已經不與你連結的「身外物」斷絕關係,這、才是幸福。快快開始你的「斷.捨.離」吧!

(原文載於評台網站。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保育我城】文物評級建議還可信嗎?從皇都戲院說起(文:陳智遠)

其他文章:家明雜感:《初戀無限Jam》人生的搖滾課(文:家明)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