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幾分鐘看完谷阿莫──摘要文化現象分析(文:周子恩) (14:29)

若果你看見這個標題,完全不明所以,也許證明你的網癮不夠深。

話說有位名叫谷阿莫的台灣網友,經常在網路上發佈短片,內容主要是在數分鐘內用他的方式「講解」一部電影,甚至一整套系列電影,例如《Marvel英雄系列》、《暮光之城》、《星際大戰》等片。在短短的數個月內,他的短片紅透大中華地區,粉絲人數衝破百萬大關。每次由他發佈的影片幾乎都有6位數字以上的點擊率,當中不少影片更獲網民爭相轉發。

谷阿莫的成功,正好說明網路生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摘要文化,已昂然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並取代了傳統的一些主流思想與價值。事實上,網絡的出現,尤其智能手機及寬頻技術的普及,令資訊流動以千百倍的速度飈升,而為了更有效應對資訊爆炸帶來的衝擊,我們唯有盡力改變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以作遷就,例如同一時間使用不同感官 (你應該曾經試過一面WhatsApp一面上網打機或購物,同時聽歌及回應家人提問),以及利用更快的方式傳遞消息 (twitter及微博等均有輸入字數限制)。以摘要方式,甚至圖像化的表達手法,呈現複雜而多變的資訊更成為新寵,而近年流行的Infographic、與不同議題有關的各式「懶人包」,亦正好清楚說明這個現象。

在很大程度上,谷阿莫的興起,正好反映傳統電影動輒超過90分鐘的設定未必符合網絡時代受眾貪多務得的心理需要。一板一眼講述起承轉合及情節舖排的傳統結構及套路,反被視為公式化,更遑論講究「光影結合」及「蒙太奇效果」的「藝術電影」。對於不少評論者而言,谷阿莫為首的「摘要文化」正在嚴重破壞文化藝術的價值,情況猶如讀者放棄長篇的經典小說,改為閱讀簡化版甚至漫畫版一樣──至少他毫無保留的將電影所有情節公開,會減低觀眾的入場意欲,從而影響票房收入,扭曲整個行業生態。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幾乎每次因重大科技發展而產生的範式轉移,都會出現學者本雅明筆下「The Decay of aura」(藝術光環之消失) 的現象,而電影出現之初,亦被人譏為殺害劇院及舞台劇的兇手。

事實上,谷阿莫極速上位的故事,有助我們更清晰了解互聯網世代的心理需要及發展趨向──言簡意賅、講求個性、具幽默感及批判力、不求深度、願意投受眾所好等等,正是谷阿莫的成功要訣,亦是後現代網絡文化的重要構成。當然,一個銀幣總有兩面,谷阿莫為首的「摘要文化」亦有值得我們監察的地方,例如在摘要的過程中,製作人如何取材?怎樣處理個人偏好問題?在再創作的過程中,製作人有沒有誤讀或扭曲原作的原意,致令讀者有錯誤的理解或印象?如何在維持個性化之餘,避免商業化的介入,以免出現廣告化的情況?凡此種種,均是亟待谷阿莫一類製作人,以及其粉絲關注的問題,而愚見以為,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避免將谷阿莫等二次創作視為單一的資訊來源,盡可能閱讀原來的文本,並時刻抱持批判的態度。

原文刊載於「評台」(2015年12月16日),圖片取自「谷阿莫 AmoGood」facebook專頁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一起打乒乓~】梁振英指,體院重建後面積增加,有助落實運動盛事化和產業化,將香港體育事業推向新紀元。http://goo.gl/GOYn7y【梁振英:宗教界、體育界沒有經濟貢獻】http://goo.gl/X0bvnQ【TSA爭議...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Friday, December 18, 2015

相關字詞﹕文摘 網絡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