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長遠規劃】大眾應開「願望清單」 監督創科發展 (文:呂大樂) (12:44)

近期特區政府很努力地推動科技創新的課題,而新聞媒體也算是相當配合,撥出一定的篇幅作詳細報道。不過就算做足宣傳推廣,市民的反應也只屬一般而已。這樣的情况並不叫人感到意外,事關長久以來由本地政府官員、經濟學家、工商界,到建制派政黨均對發展科技(尤其是由政府來推動)抱着懷疑的態度。一來這是違反他們長期信奉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二來他們亦不相信香港搞高科技會有好的下場,如此這般,傳統建制其實並不相信這一套。過去談到科技創新、再工業化(或產業回流),最有可能表示支持的是廣義中的政治反對派。但現在由特區政府提出,則很難會令他們有積極的回應。而更重要的是,民間智慧對此也一直是半信半疑(究竟政府對此有多認真?最後能對他們帶來多少直接的好處?),所以社會反應相當平淡,應該是可以預計得到的。

對於特區政府肯在經濟發展上「適度有為」(雖然具體而言是些什麼,還未清楚),實應視為一件好事;起碼這跟繼續務虛好得多。針對政府的舉動,我認為與其大潑冷水或表示有所保留,不如大家參與開出「願望清單」,監督政府各種措施怎樣才能收到預期之效果。

定成就指標 政府不能例外

坦白說,我對於今回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甚有期望,因為難得它願意為社會經濟發展定下目標(我一直批評梁振英政府沒有經濟政策,是一個不懂創造收入的政府),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大計,可為港人在未來3年、50年提供發展的方向。對此,我們作為市民大眾,應為特區政府(仿效時下各大機構經常採取的規劃手法)設計一系列主要表現指標,並用來衡量、評估它的工作表現。今天,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為的是要令香港經濟轉型,促進經濟增長與發展,為港人創造各種機會,令人人豐衣足食。所以,若干年後我們的人均收入要達到某個水平?經濟要每年有某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每年要產生多少間世界500強的港資企業?多少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港人企業家?還有在某年開始香港要成為某個創新產業的基地等。近年任何類型的機構談策略、未來發展,都不能不提出一些成就指標,特區政府肯定不能例外(相信政府領導們也曾對不少機構提出類似的要求)。特區政府將會怎樣逐步邁向這些目標,達成這些指標所定下的進度,實在是一件令市民很有期望的事情。而特區政府在短期之內,亦應公開有所交代。

在地發展科研 須有長遠打算

當然,投資發展科技創新,不應着眼於短期回報,也不應該期望立即便有收成;這是一項長期的計劃,不宜操之過急,更不應追求短期利益。不過,話雖如此,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是需要立即行動,而且在短期之內要有明顯的動作和可見的效果。舉例:人才培養的問題。

究竟特區政府所謂推動科技創新,是指在地發展科技、研究及相關產業?還是一如以往,是在港發展有關科技的商業服務,為內地(尤其是近期刻意強調深圳的角色)搭建平台,從中取利?這個基本的方向問題,留待特區政府日後回答。若指的是後者,則毋須太大動作,也可有所發展。不過,如果政府的意思是前者,則在極短期之內亦必須行動起來。人才培養的事情,一定要十年八載才見成效,在地發展科研,必須有長遠打算,這樣才可以持續發展下去。所以,眼前必須立即做出的決定,就是從後年開始,應該在本地大學增加多少直接或間接與科研有關的學科的(本科及研究生)學位。而增加學位的事情,也不應只談兩三個學年,而是應該全面轉向,逐年遞升,方能收「科技興港」之效。政府打算如何在不同大學之間重新分工、定位,也是需要立即起動的工作。至於新增學位,從何而來(政府增加撥款?還是廢商科而興科技?),也要有個說法。新政出台,應指日可待。

而單靠增加學位,不足以發展人才。長期以來,家長與學生都不認為科研是理想出路,對有關學科敬而遠之。因此,只增加學額,並不保證最優秀的學生便會投入其中。短期之內,要把優秀學生引導到相關學科,甚至轉而視研究為人生理想,最有效之方法是設立獎學金。由政府牽頭,而商界配合,只要政府領導擔起角色,不出兩三個星期便可成事。

以上所講的數點,顯而易見,相信特區政府對此亦早有計劃。特區政府要表達「科技興港」的決心,大可在日內宣布一系列短、中、長期計劃,並有系統的操作方法,就算要移風易俗,相信也可以迎難而上。

本人是科研的門外漢,對政府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沒有直接利益。不過,一想到重大突破及轉型已在眼前,實難掩興奮之情。

(原文載於2015年12月11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相關字詞﹕文摘 創科局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