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望子成才》是旅遊節目? (文:梁慧思) (20:39)

作為曾經受過大大小小考試之苦的填鴨,筆者對所有考試恨之入骨,但近期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受家長和學校杯葛,我卻發現有趣的現象:﹕部分家長的反對理據,不是「考試逼瘋子女」,而是「TSA無關子女派位或升學,影響他們在其他重要考試的表現」。可見「考好試有利前途」仍然是不少家長的迷信、望子成龍仍然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

這個時候,看無綫的外購節目《望子成才》正合時宜。它由八九十年代的「金牌監製」蕭潮順(前作有《蘇Good》)和前副廣播處長吳錫輝監製;吳氏更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及傳媒人方健儀擔任主持,藉名校介紹、名人專訪及親子專家分享心得,帶出讀書升學資訊。

訪問馬斐森 似搭枱講兩句

這樣的一個節目,應該很合家長口味,但它的內容卻令人覺得不對勁。製作團隊大灑金錢,遠赴牛津、劍橋、倫敦大學等名校拍攝。還以為主持會多介紹各學校的文化、學習氣氛,甚至訪問一兩個教職員代表等,怎料他們只是像旅行團的遊客,在人家校園外面逛兩個圈,望望建築物,然後向鏡頭背誦該校的傑出校友資料(還要背錯,將達爾文說成是相對論的提出者,到節目被放上網時才刪掉),「去咗當介紹咗」。現在已是二十一世紀了,觀眾能輕易從傳媒或網上知道那些基本資料,節目除了令觀眾看到主持借機到此一遊外,還帶給觀眾什麼「資訊」?

節目訪問到最高級的一位學術界人士,叫做馬斐森,即近日被捲入竊聽風雲的香港大學校長。訪問片段出現在第一集,吳馬兩主持在他們當年的「港大飯堂」共晉午餐後,在同一場地訪問馬斐森。但訪問「出街」的版本,只有校長回答兩個問題的節錄﹕「為什麼來港大工作」和「港大的經驗令你學到什麼」,並沒有討論到他帶領大學的抱負,以及港大未來的發展。最令人啞然的是,訪問總長度只有一分半鐘!堂堂一個大學校長的訪問,竟然被剪接成餐廳食客搭枱般的寒暄,情何以堪!不過無綫最近將廿多分鐘的訪問片段上載至網站,是受到校方的壓力,抑或發現校長成為紅人而想抽水,就不得而知。

又話愉快學習 又催谷求分數

此外,整個節目帶出的信息亦充滿矛盾﹕曾經入讀一流學府的影視名人,都在訪問告訴觀眾求學不應只求分數,快樂學習最重要;但轉頭主持就將外國名校講成是「望子成才」的終極目標,要有幾多幾多5**、要有幾多種體藝技能才可入讀,家長接收此等信息之後,怎會不催谷子女讀書和上十個八個興趣班?

以前我都以為讀書成績好,人生路會走得順暢一點,但現實是做個「醒目仔」更有用處。看看主持馬時亨就是最佳例子:兒時讀書「滿江紅」,大學只以三級榮譽畢業,多年來卻扶搖直上,在政商界都吃得開。我這樣說並非抹煞他的努力,但他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的確有向上流動的可能;不過當那一代成為既得利益者,繼續在社會上層擁抱「自己打出來的江山」,然後在一片去殖的聲音中,將子女送到英國名校讀書(某城特首曾說「這是錯誤的」,自己絕對不會做,但他卻做了),再以他們的標準去審視今天的青年人(當然全都是廢青)。能夠攀上社會階梯的,要不是他們的子女,或是識時務的俊傑。那麼,沒有父蔭的下一代怎辦?唯有繼續被迫操練TSA,然後當他們生兒育女後,繼續黐在電視機跟前,做「望子成才」的大夢。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原文載於2015年11月6日《明報》副刊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投票的考慮】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發表牧函,呼籲教徒區選投票時要考慮參選人對性傾向條例及同性婚姻議題取態。 報道: http://bit.ly/1MMw4Tg【TSA爭議】群組促區會參選人表態 讓家長懂如何投票】...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2015年11月6日

相關字詞﹕文摘 梁慧思 望子成才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