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成為黃種人: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書介 為何中國人成為黃種人?(文:易汶健) (15:21)

田北辰的幾句話,星期一在社交媒體傳了整天,翌日就被其他話題蓋過。我其實不大在意,除了一樣東西。他認為他的膚色決定了中國人身分,而且已成為常識。

「黃皮膚=中國人」這個命題固然極度粗疏。較少人留意的是,中國人是黃皮膚這個想法,是十九世紀前後的西方社會才出現,原本帶來強烈貶義,只是中國人挪用了。黃色皮膚變成值得歌頌的事情。(所以才有《龍的傳人》的「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以及謝霆鋒主唱,周耀輝作詞的《黃種人》/《黃》。)

田北辰發言回帶

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周一早上邀請田北辰和黃台仰對談,討論港府應否依法「去殖民地化」。席間黃台仰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節目主持要求田北辰回應。他的答案是:

「我唔知佢嘅中國人係想講咩呢?我哋睇吓我哋個皮膚,我唔知我唔係中國人我唔知我係咩人。」

「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我唔知你有冇讀過歷史,我都唔知點去討論件事。對我嚟講,呢個係好似阿媽係女人咁。」

台灣大學教書的外籍學者奇邁可(Michael Keevak)翻查歷史,宣稱黃種人跟中國以至東亞人扯上關係,其實不是自有永有。十九世紀之前沒有東亞人「黃皮膚」概念。這個概念是出自科學論述。他相信「東亞人是直到被歸類為『黃色』種族後才變成『黃種人』,而起初在十八世紀末時是被稱為『蒙古人種』」(25頁)。

他在今年出版了《成為黃種人: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的中文譯本。英文原著在2011年推出。他要解答這串問題:如何歸類黑色和白色以外的人種?何時東亞人被稱為「黃種人」、「黃皮膚」?中國和日本如何回應這個歸類?

東亞人「由白變黃」

奇邁可翻查自十二世紀,到探險年代時期,歐洲作家對亞洲不同地方人類的描述。那時候,著作記錄東亞人是「白色」。而所謂的白色,指涉的不是膚色,而是認為東亞人(包括中國和日本)有能力變得真正「文明」,即改信歐洲基督宗教(68頁)。

約在十七世紀前後,兩件事同期發生:一是文獻記錄歐洲傳教士未能令大量中國人信基督宗教,二是記錄開始多形容中國人為「黃褐色」、「橄欖色」、「黝黑」等,多種多樣。奇邁可認為兩者有關係,即中國人未能更進一步成為信仰基督宗教的白人群體(72頁)。即使被稱作白色,東亞人也不能如歐洲人這麼白,這麼優越(86頁)。此外,當時也冒起了氣候解釋,例如膚色較白的人,多數居住中國較內陸,或者較寒冷的地區。

中國人成為「黃色蒙古人種」

隨着西方科學發展,自然學家也把人類族群分類。其中,在十八世紀末,醫師暨人類學家布盧門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用比較解剖學的方法,將人類種族分為五類,蒙古人種、尼格羅人種、高加索人種、馬來人種、印第安人種。奇邁可強調,這個分類的重要性,在於他協助創立「蒙古人種」,擁有橢圓形的頭,扁平的臉,向外上提的細小眼睛,小鼻子等特徵,然後連繫上「黃色」。而這個分類成為「高加索人」相對的種族。

「蒙古症」與「黃禍」的恐懼

歐洲學者對「蒙古人種」心生畏懼,因為之前匈奴王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兒四周開戰,而他們被稱為「蒙古人」。另外,「蒙古人種」給人的印象是醜陋、畸形,而且包含中國和日本人於同一族系。

科學種族主義興起,科學界詳細測量種族差異,例如頭顱骨形狀,皮膚色素,固定了黃種的想法,並且用以解釋族群行為。如是者,白種人是最優秀、最文明的種族,「其他」種族就沒有這麼文明優秀了。

對蒙古人種的理解,影響遍及疾病的認知。「蒙古眼」、「蒙古斑」和最出名的「蒙古症」(即唐氏綜合症),源自長期以來對東亞人身體的偏見,以及人種階級偏見。

近代美國和歐洲殖民主義國家感受到東亞人的真正威脅,是大量中國工人出外謀生,日本勝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等轉變(233頁)。「黃禍」一詞和「黃禍圖」充分體現那份焦慮。

直至1959年,醫學界證實唐氏綜合症來自染色體變異,才掃除了「病人會返祖、倒退到『蒙古人種』」的誤解。新近的研究發現,膚色差異是人類適應生存的對策。在赤道附近生存的人膚色較黑,當中的黑色素,避免人體吸收過量紫外線,導致皮膚癌。隨着人類向南北遷移,膚色轉淺,以吸收較多紫外線,製造維他命D,從而有助吸收鈣質。在北極圈生活的人,膚色較黑。一個解釋,是人類可以進食海洋動物攝取維他命D,不必依賴陽光,而深色皮膚有助他反射陽光和冰雪反射的紫外線1。

中國自豪日本抗拒

乙之砒霜、甲之熊掌。中國樂於接受並挪用黃色。例如康有為期望黃種人跟白種人有同等地位,梁啟超甚至貶低其他種族。而黃色在中國有正面意涵,例如是皇帝的專用顏色,或者是象徵有「母親河」之稱的黃河。

儘管着墨有限,作者比較日本和中國對於黃皮膚的接受程度。他認為,日本人較少用「黃色」形容自己,中文版推薦序作者,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的楊瑞松補充,「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脫亞入歐』的價值取向下,並不樂見日本人和其他亞洲人被同樣歸類在『黃色人種』之下」(16頁)。黃色也沒有正面意涵,而日本更加敵視「黃禍」之說,所以不熱中成為黃種人。

提防膚色被國家民族主義利用

今天,「黃皮膚=中國人」成了共識、常識,猶如田北辰稱的「阿媽係女人」。常識有助我們處理日常事務,不用時刻花時間尋根問底,但同時減少質疑的空間,尤其當常識出現錯誤。黃種人等同中國人這個概念,既忽視中國的少數民族,更容易被利用為宣揚其優越性,推動不容挑戰的國家民族主義。但願有一天,膚色只用來形容人的生理特徵就夠了。

1Ann Gibbons, 2015, "How Europeans evolved white skin", http://bit.ly/1c3IXrg; 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Human Skin Color Variation", http://s.si.edu/1iRq52r, 2015年9月26日瀏覽

 

【大家都記得】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評論員文章,題標是《對「佔中」一周年的吹捧厚顔無恥》。報道:http://goo.gl/8AUfsG【圖輯:佔領一周年】添美道外紮營 中秋夜團圓http://goo.gl/w6bEpD【佔領實時回望】...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Sunday, September 27, 2015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