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股市「補鑊」背後的人才危機 (文:高健) (15:52)

備受2015年股災折磨的股民們未能等到新年「開門紅」。2016年首個交易日,滬深便觸發熔斷,午後1時半便告停市。傳聞隨後兩個交易日「國家隊」入場接盤,暫時緩解拋壓,但3日後喪心病狂地在僅半小時後再度熔斷停市。

對於暴跌,外界將矛頭指向熔斷和減持禁令到期。

無配套信息發布規範 熔斷終演慘劇

早在熔斷推行前,券商朋友們斷言,此舉只會助長暴漲暴跌。除了A股本就設漲跌停,熔斷多此一舉外,更關鍵的是,熔斷必須配合高效透明的披露機制。只有在暫停交易時間內澄清傳聞,才可能避免交易重開後的慣性走向,惟新制度中並無規範,加之國內信息披露乏善可陳,最終上演慘劇。還有傳聞稱,熔斷推出前曾進行意見徵求,交易所提出諸多質疑,最終證監會只採納了一條,即將暫停交易時間縮短到15分鐘。

所謂減持禁令發布於去年,旨在應對股市持續下跌,即「從7月8日起的6個月內」,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元旦假期間,媒體不斷渲染到期在即,官方噤聲,導致恐慌不斷彌漫。

直到1月7日,如夢初醒的證監會先出台減持新政,對減持方式、數量等細節進行安排,晚間又通過交易所公告表態,同意暫停執行熔斷制度。

不過市場並不買帳,新年第二周滬指一度跌破3000點大關。因為外界發現了減持新政的漏洞:二級市場購入股份以及協議交易不受限。等於說,不僅仍有大批股份並不受限,同時大股東和高管也可「過橋」減持,不會妨礙套現。為此,證監會不得不再「補上補」:規範大宗交易,並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大股東減持。

熔斷制度不配套信息發布規範,減持禁令不明確退出安排,新規又有巨大漏洞。細數過往,可謂遍地皆是破爛的「鑊」,癥結何在?一定在「人」。如果制訂政策的人熟悉交易規則、了解投資者結構、清楚美國熔斷機制原理,就不會提出要推行熔斷機制;如果簽發政策的人能夠採納交易所建議、聽取投行人士的意見,也不至於讓錯漏百出的政策問世。

總是從銀行空降證監主席 實在費解

所以,這些「大鑊」和「補鑊」事件,就是在向我們敲響警鐘:證監會的人才危機,可能不單是無人可用,更有可能是所用之人為庸才。僅一點便可窺端倪:歷任證監會主席均沒有投行經驗,最初可能因為國內缺乏相應高端人才,但如今還總是從銀行系統空降主席,實在費解。

證監會原副主席李劍閣說:如果監管部門人才危機不解決,中國股市危機還會一波一波的到來。其實荒謬的豈止證監會,不妨舉一反三:如果政府部門人才危機不解決,中國的危機必將接踵而至。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原文載於2016年1月23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話你知】如果你唔上山,只係安坐家中,又驚唔驚天氣太凍令喉管出問題或玻璃窗因冷縮熱脹爆裂呢?專家話你知答案:http://bit.ly/1K22Tue【登山賞霜須知】得獎攝影師教最緊要護頭 洋葱式穿衣全身防風...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1月22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