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抵制起底欺凌 不要「仇恨學園」

【明報社評】新學年將至,不少家長心裏都有些忐忑,不知校園變成什麼狀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預料,網絡「起底」、欺凌兒童及青少年個案數字將會上升,公署將會優先處理,減少對學童的傷害。網上起底成為了「另類攻擊武器」,由警察到激進示威者都成為「起底」對象,俗語常說「禍不及妻兒」,可是現今網上氛圍卻是「禍必及妻兒」,諸如「麻包袋接放學」等留言,實際已涉及恐嚇。學校應該是學童快樂學習成長的地方,不應出現「仇恨學園」、「欺凌學園」,辦學團體、校長、教師和家長需要攜手協力,以保障學童身心健康和安全為開學首務。;

網上起底成政治武器

開學後校園欺凌恐增

香港局勢動盪,開學在即,社會緊張不安的氣氛也滲進校園。有中學生發起罷課聯盟,表示已有超過90間學校的學生參與。教育局和不少學校表明反對罷課,事態發展難以預測。

同樣難以預測的,還有校園欺凌情况。最近網上出現不少有關警員或持不同政見人士的個人資料,連他們子女的名字、相片、就讀學校亦被公開,私隱專員公署便提到,有網民上載一張被「起底」的家庭照,下面留言「麻包袋接放學準備」;另外,亦有網民發起於開學日在紀律部隊宿舍外一齊「保護」警員子女上學及「記住佢哋嘅樣」。有網民公開煽動校園欺凌,呼籲其他學生在開學後盡快找出「目標」,欺凌有家屬當警察又或支持警方的同學,有人甚至在網上張貼「欺凌手冊」,羅列各種招數,輕則向目標投擲垃圾侮辱,重則杯麵淋頭拳打腳踢,甚至插贓嫁禍誣告他人。

有網民不諱言,發起欺凌警察子女,除了是要報復警方,也是為了向身為警察的家長施壓,目的是要逼他們為了家人辭職,務求打擊警隊,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變相以警察子女作為要脅鬥爭手段。也許有人會說,這不過是一些網民「戲言」,毋須當真,不過話說回來,過去兩個月,網上很多原先看似不太可能成真的激進呼籲,最終都化為了實際行動。雖然校園欺凌並非什麼新鮮事,部分學校和老師可能都有應對經驗,然而處理個別學生糾紛,跟應付有系統、有組織、有動機的欺凌,難以相提並論。除了警察子女,也不排除有其他學童,因為各種政治原因,在校內受到白眼或針對。私隱專員預期,開學後兒童及青少年被「起底」的個案會上升,校方和家長需要密切留意,及早介入,防止事態惡化。

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兩個半月,不時有人在網上被「起底」,私隱專員公署表示,6月14日以來,接獲及主動發現逾760宗疑似「起底」個案,情况前所未有。署方已「特事特辦」,將超過600宗可能觸犯刑事罪行的「起底」個案,轉介警方跟進。以往的「起底」個案一般涉及私人糾紛、情侶鬧翻等,今次則牽涉大規模肆意攻擊、煽動,並存在恐嚇行為,事態性質更為嚴重。根據公署資料,針對警察的「起底」雖佔大多數,惟亦有示威者、醫護人員等成為受害人,例如有人公開一些激進示威者的相片、姓名及職業等資料,呼籲僱主避免聘請他們,反映不同政治立場的網民,都將網上「起底」作為政治武器。

教師緊守教育專業

家校攜手保護學童

網上「起底」本質就是一種欺凌,企圖令別人惶惶不可終日、飽受精神折磨,甚至試圖煽動他人加諸身體傷害,是卑污可恥手段;「起底」氛圍瀰漫,還會帶來「噤聲」效果,侵害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令其他人不敢多言又或見義勇為,以免成為「起底」攻擊對象。不管受害人政治取向或身分,社會都應該一視同仁,堅決向「起底」行為嚴正說「不」,任何情節嚴重的個案,必須繩之於法,遏阻當下歪風。

學校應該是學童健康成長的地方,辦學團體、校方和家長應當攜手協力,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安心上學、愉快學習,不會在校園感到不安和恐懼。家長應提醒子女,不要參與任何欺凌行為,若有問題應找可信任的老師或駐校社工商量;校方應以保護學生為優先,如有需要可考慮暫時寬鬆處理課業事宜,讓老師有更多時間接觸學生;前線教師應密切留意校園內學生之間的互動,看看有否異樣,同時亦要避免讓個人情緒和政治立場影響教學工作。

教師也是人,有情緒有好惡,過去兩月,一些教師積極參與了社會運動,然而回到校園,每位教師就要堅守教育專業,一視同仁對待每名學生、鼓勵多角度思考。昨天有警察組織代表稱,有警察子女在校園受欺凌實質例子,有個案甚至涉及教師。有關指控極為嚴重,警察組織宜更多作說明,教育局亦應了解跟進,弄清楚會否是一場誤會。較早前,有教師因為在網上發表「黑警死全家」一類言論,惹來極大爭議,多少影響了家校信任,新學年校方和家庭應保持緊密溝通,加強互信。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明報社評結集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