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師生情緒要關注 中學罷課不可取

【明報社評】開學在即,由大學到中學,都有人號召罷課。大專生多為成年人,有能力亦有責任為個人行為負責,然而中學生仍未成年,初中生與高中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差距可以很大,中學是學童接受基礎教育和成長的園地,不應成為政治動員場所。學生關心社會是好事,但集體罷課絕不可取,就算個別高中生希望表達政治訴求,也應該與家長和校方好好商量,三思罷課是否「唯一」或「最佳」做法。反修例風暴牽動人心,師生情緒難免亦受影響,辦學團體和校方應做好準備,為感到困擾的學生提供支援,教師則應秉持專業原則,避免個人情緒影響教育工作。

罷課恒常化影響大

中學不應成角力場

今個暑假適逢反修例風暴,即使是小學生也知道香港發生了大事。參與過反修例和平示威的大學生、中學生和教師固然不計其數,一些暴力事件中,也出現了中學生和年輕教師的身影。暑假來到尾聲,這場政治風暴仍然持續,10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表示,將在開學日(9月2日)發起罷課集會,並在各自院校發起兩星期的「罷課不罷學」行動,不排除稍後會將行動升級至無限期罷課;有政治組織則與一些學生關注組籌組平台,號召中學生罷課,有組織者呼籲開學後「一周一罷」,逢星期一罷課。針對有人發起中學生大罷課,日前教育局長向全港校監及校長發信,強調任何人不應煽動或鼓動罷課,有辦學團體亦表示不支持罷課。

罷課作為一種表達政治訴求的手段,無可避免會影響學生正常學習,恰當與否要視乎很多因素,不能簡單說「成年人有罷工自由,所以學生也有罷課自由」,將一切罷課行動合理化。大學生大多是成年人,應該懂得權衡輕重,亦有足夠獨立思考能力,決定是否參與各類政治活動,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於大學生罷課,不同市民也許會有不同看法,未必人人支持,然而大體都會予以尊重。可是中學生的情况卻截然不同。

大學是成年人鑽研學問的地方,相比之下,中學和小學則是學童接受基礎教育的園地,也是他們成長的地方,罷課不單影響中小學運作,亦會妨礙學生正常學習。大專生的心智成熟程度,理應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可是中學生的情况卻相當參差,剛剛升中的中一生,跟準備應付DSE的中六生,無論識見和成熟程度都難以相提並論,最近教協談及罷課問題,亦提到中學生成長有快有慢,對社會事件的獨立判斷能力參差,不適合集體罷課或政治表態。以往個別中學生提出罷課,校方通常安排他們校內停課,要有家長信方可校外停課,由於規模有限、參與者多為高中生,一般問題不大,可是眼下醞釀的卻是「一周一罷」,情况有別。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亦指出,罷課恆常化對教育會有很大影響,對社會和學生發展並非好事。

教師秉持專業原則

教學不滲個人情緒

反修例風暴持續,香港局勢動盪,數十年來前所未見,就連大人也有很多情緒壓力,對於心智未成熟的學童,學校應該成為他們的避風港,讓他們可以繼續專注學習和快樂成長,任何人都不應為求增加政治籌碼,打中小學主意,將學校推入政治鬥爭角力場。當然,這不是說校內教師和一些較為成熟的高中生,不可以在校外參與和平示威等活動自由表達意見,可是在校園內進行政治動員,又是另一回事,因為這會衍生「政治表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朋輩壓力,感到要「跟大隊」;若有學生的父母是警隊中人,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就更大。校園一旦政治化,當前社會撕裂對立氛圍,有可能在校內蔓延,對學童百害而無一利。

學生應該關心社會,修例風波是大事,校方應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事件,不應有太多忌諱。若有學生希望無限期「一周一罷」,家校雙方應該攜手鋪陳利弊,勸喻三思。反修例風暴對中學生的衝擊不能低估,可能有人領教過催淚煙甚至受傷被捕,亦有人可能因家人職業遭朋輩杯葛,又或因為政治立場與家人發生摩擦。開學後,校方若發覺學生情緒有異,更應多加關心,提供適當輔導。

另外,教師回到課室,亦要秉持教育專業,避免個人情緒影響日常教育工作。教師也是一般市民,人人可以有不同政治立場,然而在學生面前,教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而不是有意無意地將個人政治信念灌輸給學生。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即使學生持有不同立場,教師都應保持專業態度,勿讓校園出現欺凌情况。當前社會紛亂,為人師表並不容易,若教師感到壓力困擾,亦應向校方反映尋求支援。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明報社評結集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