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曦彤

陳曦彤:直資校經濟邏輯釀特權 教育應否「能付多取」值深思

【明報文章】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做漏一整頁,升讀名校無望,最終到原區津中,度過愉快的青春期。升上大學後,重遇昔日升讀各區名校的同學,談起7年不見的種種,竟又發現成長經歷何其相似;破舊的校園、參差的師資、乏味的課程,以至那嚴苛的高等程度會考。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見證人。在我的圈子中,有能力的同學不問階層,最終都能獲應得的學位資源以在社會向上流動。香港教育制度即使是千瘡百孔,在人才分流及分配資源的功能上,整體還是能夠達到選賢任能、擇優而取的目標。但筆者在投身教育界後,分別任教過地區津校以及直資中學,卻讓我對這優良傳統能否延續產生極大懷疑。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