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整合天氣擠塞到站數據 理大智能交通平台 實時計路線

【明報專訊】交通意外、塞車、紅綠燈不暢順、港鐵故障等不可預測的因素,都會影響市民可否準時到達目的地。理工大學團隊獲900萬研究費用,建立綜合智能交通系統平台,以實時數據為市民估算出一條可靠的個人化出行路線,助市民更準時到達目的地。

獲撥900萬 3年深化研究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主任林興強說,剛獲「研究影響基金」撥款600萬元,大學亦批出300萬元,做3年的深化研究,建立綜合智能交通系統平台。他說香港現時有多種不同與交通相關數據,但無一個綜合平台整合數據。

林說,政府亦正於全港主要路面興建逾千個交通監測器,未來的綜合智能交通系統平台會使用該些官方實時數據,再綜合天氣、公共交通到站時間等資訊,為市民估算最可靠的個人化路線。平台建成後,市民只要在平台上輸入出發地、目的地和出發時間等,就能算出個人化路線;而平台綜合了的原始數據,亦可分享予其他程式開發商使用。

指Google Maps或用過去數據未必準

現時Google Maps等程式也能顯示路面擠塞情况,惟林說該些程式是使用市民手機數據來估算,非實時數據,不夠可靠。他說,Google Maps收不到手機數據時,就可能使用過去數據,顯示的路况便不準確。一般情况下,市民或未能看到實時數據和手機數據的分別,但若出現「山竹」等大型颱風時就可分高下,例如紅隧等繁忙道路已無車行駛下,Google Maps可能仍顯示擠塞。

盼日後與內地合作 計跨境時間

林期望,香港有一套完整的綜合智能交通系統平台後,可與內地的交通系統合作,將來在大灣區發展下,就可計算到由中山回港所需時間,方便市民。他說,華為、滴滴出行等內地交通科技商都有與其接觸,希望可發展相關系統。

整合了多方交通數據,除方便市民出行外,亦有助政府掌握擠塞情况,推行電子道路收費。林認為,現時是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最佳時機」,冀能推至全港路段及過海隧道收費中,以「不塞車不額外收費」為大原則,各路段或隧道按擠塞情况,每半小時或更短時間內更新收費水平一次,以分流車輛。

明報記者 鍾妍

相關字詞﹕數據 華為 大灣區 創科線 理工大學 交通擠塞 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