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多年破大腦之謎 揭學中文更用腦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於2005年成立,多年來偵破不少「腦謎」,如大腦與語言運用的關係。實驗室共同主任、心理學系講座教授李湄珍說,將來會繼續研究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對情緒影響,而抗逆力高低的成因也是研究重點。

學習及運用中英文涉及不同腦部語言區,時任實驗室主任譚力海在2008年起公布多項研究,指學中文「聽說讀寫」時,需運用腦內7個區域,西方語言則只需用到4個區域,前者需額外運用左額中回、頂葉及右腦顳葉,盼藉此解開內地較美國等地有較多語言障礙患者的成因。

後天影響情緒更多

同卵或異卵雙胞胎基因相近甚至一致,並在同一環境成長,但性格未必相似,不過可能會互相影響。李湄珍表示,團隊最近開展雙胞胎研究,發現如其中一人產生負面思想,會令另一人變負面,而且「影響不止在情緒表徵,更在腦部結構留下『生物標記』」。這或反映後天環境如對情緒影響,如親人關係等,比先天基因有更重要角色。

多角度研抗逆力

抗逆力高低,人人不同,到底取決於哪些因素?美國匹茲堡大學2012年曾發表研究,指睡眠有助調節情緒、提升抗逆力。而港大的實驗室團隊則希望從更多角度分析,李湄珍說,研究尚在進行「不能劇透太多」,「但會分析睡眠質素、長短、生理時鐘等個人生活習慣、社交人際,以至腦結構、基因等先天條件對抗逆力有何影響」。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