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兩大研發「腦手術GPS」機械人 助紓柏金遜

【明報專訊】目前治療柏金遜症等腦部疾病,可做「深腦外科手術」,以電流刺激腦神經;醫生會根據之前拍下的磁力共振掃描(MRI)圖做手術,但開顱後腦液流動,腦組織會移位,情况如「看地圖後記住路線再開車」,手術有一定難度。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與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合作,研發全球首個可在MRI頭部線圈內做雙邊深腦手術的機器人系統,以液壓推動,醫生能如有GPS導航下做手術,「邊看GPS邊駕車」,實時提升精準度。研究料最快兩年後進入臨牀實驗。

先睇MRI圖再開刀 「如記住路線開車」

參與研究的中大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陳達明說,本港現約有1.3萬名柏金遜症患者,他們有手腳僵硬、失平衡等病徵,若單靠藥物治療,藥效約在10年後減退,每年約有30名病人需做深腦手術紓緩病情。

陳達明稱,現有手術局限多,為免術前MRI圖無法準確反映腦况,在8小時手術過程中,病人雖局部麻醉,但逾半時間清醒,讓醫護觀察其反應,確保手術位置無誤,「有病人會因不適或壓力大發脾氣」。陳慨嘆﹕「情况如以前駕車,看地圖後記住路線再開車,但無法實時更新路况。」

上述問題在4年前現曙光。陳憶述,當年經同行介紹結識港大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郭嘉威,向對方訴說疑難,笑言「拍拖般一拍即合」,兩大學便展開合作。陳補充,外國亦有開發術中MRI儀器,病人雖可全身麻醉,但屬全人手操作,病人需不斷在MRI孔道移入移出,相當費時。

液壓機械臂沒磁干擾 MRI可同步

經4年技術突破,郭的團隊想出液壓推動的遙距手術機器人系統,可免除電磁干擾MRI成像,圖像可每秒更新40次;另系統的機械臂可同時在左右大腦施手術,縮短手術時間,病人亦可全身麻醉,免除不適。陳形容新技術下如「邊看GPS邊駕車」,盼將來手術時間可減至6小時。

有關研究目前仍在臨牀前實驗,暫只用於遺體測試準確度,瞄準誤差在1.7毫米內,理想要求則是1毫米,尚待改善,料最快兩年後進入臨牀測試,團隊盼技術將來可用於心臟導管手術、前列腺或乳房組織切片檢查等需配合MRI進行的醫療用途上。是項研究在2018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ICRA)獲頒最佳會議論文獎。

明報記者 高卓怡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