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中大研大豆缺水生長法 獲中央撥款 實驗室:以往爭資金難 將購耗材請人

【明報專訊】內地宣布香港院校及科研機構可申請中央的研究資助,獲批資金可跨境在港使用。早前中央已向本地2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下稱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率先批出各100萬人民幣資助,其中中文大學有5個重點實驗室的項目獲撥款,包括透過研究大豆等,分析植物激素如何在缺水、大風等逆境下協助植物生長。

明報記者

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表示「是很令人興奮的消息」,有助本地科研發展。他指以往大學曾與內地院校合作申請撥款,「只是錢過不了來(香港)」,現不再限制資金須在內地使用,變相「個餅大了」。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研究委員會副主席陳偉儀指,以往大學將儀器搬到內地實驗室,要按儀器最新市埸價格來計算及付關稅,新政策可免關稅。

中大現共有5個重點實驗室,其中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大夥伴實驗室﹚的植物激素研究獲撥款100萬,該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指去年底已申請內地撥款,約4月獲款項。林解釋獲批項目是研究大豆及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激素,如何協助植物在缺水、大風及泥土養分不足等逆境中生長的機理,計劃撥款主要用於請人及買消耗品。林漢明坦言以往較難爭取資金,如本港研資局的優配研究金,3年項目最多限撥120萬港元,在內地新政策下,每項項目可申請的撥款料達數百萬人民幣。

段崇智:個餅大了 實驗室:學寫中文申請

被問需否研究與內地有關項目,才有較高機會獲批,林漢明不以為然,強調「看項目是否對世界重要」。他指大學已有機制監管資金運用,但仍與內地商討提交財務報告的方法。在買儀器方面,他指香港撥款有相對自由度,內地則規定購買申請書填寫型號,即使獲撥款時有較新型號亦不能買,需另填表,估計與防貪有關。不過,他指因應內地要求,計劃申請書需寫中文,以往主要以英文寫申請書的同事「花了點」時間來撰寫,笑言要學好點中文。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