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電子鼻測呼氣成分辨癌 數分鐘有結果 每次成本百元

【明報專訊】常見癌症如肺癌及大腸癌,患者可做電腦掃描(CT)或抽取組織化驗確診,但前者有輻射風險,後者化驗需時。有初創公司研發電子鼻感應器收集病人呼氣樣本,偵測其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成分及變化,通過人工智能(AI)分析,助醫生對疑似癌症病人初步篩查,此舉屬無創且幾分鐘內有結果。公司創辦人之一張煒鋒說,期望年內在兩醫院收集最少400名病人樣本建數據庫,再做臨牀實驗測試準確度。

明報記者

公司創辦人之一張煒鋒7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生物化學及生物醫學理學碩士,其後到基因檢測公司從事項目管理,接觸不同疾病檢測法;加上外公外婆曾不適入院,需抽血檢查,惟長者血管幼,不易抽血,護士每次也折騰一番,引發他思考新型疾病檢測法,「我希望研發一種方便且無創,可作初步疾病篩查的工具」。

張與公司另一創辦人甘雲龍從人體呼氣所含VOC得到啟發,VOC成分、濃度變化可反映體內細胞、組織狀况,可助辨別測試者有否患疾。2017年有研究顯示,呼氣檢測多種疾病,如肺癌、結直腸癌等準確度逾八成(另見稿)。於是,團隊兩年前研發「i-NOSE」電子鼻,如今已有初步成品,有感應器可辨別氣體樣本與特定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病人所排出的VOC模式(Pattern)是否脗合(見圖),將來儀器可將數據上傳雲端,分析結果直接傳送醫生電腦,過程只需幾分鐘。

擬兩醫院採樣建數據庫

張煒鋒說,項目尚在起步,仍有兩大難題處理,一是再提升電子鼻靈敏度,二是需建立AI數據庫分析樣本,才可確保準確度。團隊正申請在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收集病人呼氣樣本,首階段會先採400名心臟衰竭、肺癌及大腸癌3類病人數據,盼下一階段可檢測16至25種不同疾病。他指如順利,年半後可推出市場,每次成本約需百元,盼基層可受惠。

下一階段可測25種病

不過,生物科研路不易行,經年才有成果,加上回報期長,不易吸納投資者,張煒鋒的公司明日在「中大創業日」參加創業比賽,他期望可進一步拓展人脈。張指這除是生意,更重要是可助人,「我希望『i-NOSE』最終可成為便攜式工具,有如手表般,用家可隨時檢查身體狀况;而工具輕巧亦方便貧苦地區的義工醫護為當地人檢測」。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