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培養科學精神 不問文理科全校皆STEM 培正起步早

【明報專訊】培正中學為近年積極推動STEM的學校,除了讓學生參加機械人比賽獲獎、課堂上引入STEM元素外,即使學校日常課程及課外活動,也善用了資訊科技元素,無論文科生及理科生都需具備科學精神。培正中學副校長鄭景亮King sir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這與該校於90年代獲教育局揀選為首批資訊科技先導學校有關,他們對於STEM科學、工程等教育方面的起步,已非這三年的事,而是有十多廿年歷史。

文:梁美寶

培正中學早於1889年於廣州成立,香港的培正中學則早於1933年成立,至今已有85年歷史,屬於香港老牌名校,加上該校又被譽為科學家搖籃,名牌校友輩出,如諾貝爾物理獎得獎者崔琦、曾獲菲爾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等,也是該校校友,丘成桐更每年會返回母校,指導師弟師妹有關數學及科學問題。鄭景亮說,出色及有心校友眾多,加上校友的歸屬感,捐款眾多,也是該校的優勢。

校友科學家輩出 熱心教師弟妹

鄭景亮說,該校於1998年已開始推資訊科技教育,獲教育局選為資訊科技教學先導學校,當時全港只有8間資訊科技學校,教育局則每年撥款100萬支持發展機械人、資訊科技等項目。談及近年推出的STEM,他認為:「無論是STEM或STEAM(STEM加上人文學科)也好,就如資訊科技教育的第二波,資訊科技是永遠向前的,現時我們仍很努力,研究如何應用於教學上,將科學文化帶給學生。」

自製發球機 成參考教材

他說,即使用很少的成本及廢物利用,同樣可在教學上應用STEM。早於六七年前,當時本港仍未推STEM教育,King sir看到美國有一個發球機器,他在網上訂了兩個月也沒有回音,於是決定自己動手做,從網上了解該發球機器的原理,從而模擬有關結構,再以廢棄了的羽毛球拍、海綿等,花了兩個月研製了一個發球機器供學生使用,而材料只需數百元而已。而有關發球機器引用到STEM精神,更被香港教育大學放於網上,作為其他同行的參考教材。除了自行研發發球機外,King sir說有兩名對機械人感興趣兼打排球的學生,也打算於今年暑假時親自動手做,自行研發發球機。

不一定要昂貴教材

King sir說,雖然該校資源較豐富,但學生了解及應用STEM,認識背後的科學意義,不一定要昂貴的教材才做到,即使如這個發球機器,也是STEM可應用於各科的一種示範。他亦希望告訴學生,「STEM不是要學生死背爛背、不是要他們記標準答案,我們是希望學生透過不同模式,可以增加學生的質量,令他們有興趣去學習。現在科技先進了,是可以助課堂更有效率,更有成效,可以做到以前未能達到效果」。

他認為,STEM不止是局限用於部分科目,而可應用於全部科目,包括體育、音樂、美術等。他亦有一個心願,希望告訴大眾體育不止是玩,體育當中亦涉及科學知識,學生上體育課時,同樣需要具備科學精神。他以擅長的排球為例,學生了解到發球與速度、距離、時間等有關基本科學知識,從而借助科學去改善表現。同時,學生平日發波或扣殺等,他們不清楚自己是否表現良好,球員只能靠肉眼、感覺,但當學生了解到科學原理,加上學校引入先進的資訊科技,便可根據科學得出的數據,很科學化地助學生改善表現。

「最重要學生明白背後理念」

「STEM最重要是學生的參與及明白背後的理念,無論是學生參與運動或是機械人比賽等方面,即使是文科生也需要對科學有認識,因為這是生活技能的一部分。不是每一名學生都要成為科學家,但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應用資訊科技,這與他們未來生活有息息相關,所以即使是運動科、音樂科或所有科目,一樣可以將STEM教育應用於教學中。」他說,這等於一間學校不是所有人均要去參加辯論比賽,但各人均要具這方面的能力,當學生具備某方面的能力,學校應製造學習機會,讓學生發揮所長。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