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封面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在動盪的城市裏,當一位「盡做」的學者——專訪彭麗君教授

【明報專訊】訪問結束後,彭麗君教授在我手上那本她新近出版的著述扉頁寫上「Enjoy!」一語,真令我想起在求學時期修讀中大文化研究學系時,麗君老師那愉悅樂觀的語氣。而無可否認地,作為學生的我,的確很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在反修例風波未止、疫症全球蔓延的許多個「關鍵十四日」裏,讀到這本書——The Appearing Demos: Hong Kong During and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英文版由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出版,中文版將於今個月由手民出版社出版)——也是一種難得的安慰。自反修例運動以來,能夠與麗君老師見面的時間竟較平日更多,中大關閉的日子如是,疫症還不太嚴重的日子如是,她總是騎着單車回到中大,在辦公室裏和學生們同在。雨傘過後,零零星星地聽見她總在進行某些研究計劃,同時亦在整理雨傘運動的檔案、在公共平台不斷撰文回應當下,好不忙碌。經歷這半年來的運動,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對處世常存困惑,但是,若是有人問我在亂世一名不割席的學者該當如何,我卻難得有確切答案:就像彭麗君老師一樣吧。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