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歐陽五

歐陽五:中美對話 各說各話?

【明報文章】除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據接近中南海的北京智囊透露,中美之間的「二軌」高層對話也即將開始。然而,當前中美兩國不少人都有一個疑慮:這些對話真的有實際效果嗎?或許不過是各說各話?

這種看似悲觀的論調,其實不無道理。自兩國元首去年在三藩市會晤後,中美航班增加,雙方政商學界往來頻繁,民間的文化、教育交流也在升溫。雖與5年前相比差距明顯,但至少有企穩之勢。

然而中國有句古話:「聽其言而觀其行。」在中方看來,在最敏感的台灣問題上,美國一邊承諾「一中政策」不變,一邊以軍援、軍機飛越台海等方式為「台獨」站台;在影響全球的經貿、科技等問題上,美國一邊強調「不脫鈎」,一邊指摘中國「產能過剩」,還開始新的「301條款」調查,並擬提高中國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

反觀美國亦然,同樣認為中國的行動並不足以回應其關切。

彼此認知 差異巨大

從根本上來看,還是雙方對彼此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在歐美歷史上,尤其是近代大航海時代以來,從荷蘭、西班牙到英國、美國,每一個霸主地位的確立,幾乎都伴隨上一個霸主的衰落,甚至是通過戰爭取得。因此,信奉「贏家通吃」的獨霸概念深入人心。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以及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都是典型代表。

更重要的是,經歷與蘇聯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和全球爭霸、在蘇聯解體後終成全球霸主的美國,即使與中共打了近百年的交道,很多人仍未分清中共與蘇共、中國與蘇聯的本質區別。因此,近年美國又將中國定義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並視中國為唯一有意願且有能力推翻現有的、由美國主導的所謂國際秩序的國家。

而且,美國經常說中國價值觀跟其不同,似乎中國是國際社會的另類。暫且不論美國的價值觀是否就等同於全世界的價值觀,退一步來看,中美歷史文化、政治制度、發展道路等確有不同,但同為人類,雙方其實有更多的共同價值。美國強調普世價值,中國同樣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的概念在中國能夠得到認同,難道美國就反對仁、義、禮、智、信?

當然,有些人可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最近的一個例證: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位於匹茲堡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總部時,以「不正當競爭」為由,敦促將中國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增至現時的3倍。然而白宮自己都承認,自中國進口的鋼鐵量僅佔美國鋼鐵總需求的0.6%。難道拜登不知道,抑或他的經濟幕僚沒有報告?或許,白宮有更重要的算計——因為USW是北美最大工會,匹茲堡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既屬「鐵鏽帶」,也是總統大選的關鍵搖擺州。忙於選戰的拜登與特朗普,都在積極尋求支持。

自美國對華開打貿易戰以來,中方時常強調美國是損人不利己,美國企業和民眾都被迫埋單。沒想到美國人也「講政治」。畢竟美國總統大選4年一次;即使勝選後,不到兩年又會面臨中期選舉,政治人物必須在短期內就令自己的政策生效,或者至少看起來生效。須知,「鐵鏽帶」的產業轉型升級、工人新技能培養等所需時長,可遠遠趕不上選舉周期。

談總比不談好 可摸清底線減少誤判

裝睡的人叫不醒。那麼,中美對話真就只是各說各話嗎?不一定。相較於政客,商人、學者可能更加理性、客觀;而且如果民間善意不斷累積,也能夠反過來影響政界,畢竟兩國決策層都需要真正的民意支持。

更關鍵的是,談總比不談好,至少能夠摸清底線、劃出紅線,管控分歧、減少誤判,尤其是軍事溝通渠道的恢復。譬如這幾天正在山東青島舉行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第19屆年會,就算中美軍方的交流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也對世界傳遞出積極信號。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