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狄志遠

狄志遠:垃圾徵費要做好而非擱置

【明報文章】2021年立法會在建制派議員支持下,通過《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然而政府於2023年公布的措施細節,卻引起不少爭議。

政策立意可嘉 但政府未妥善部署

垃圾徵費是香港推行的一項環保政策,旨在透過經濟手段,促使市民減少製造廢物,並提高回收再用率。政策的出發點值得支持,減少堆填區負荷、節省處理成本及推動循環經濟的概念,確實有其意義和價值。不過在具體執行層面,政府卻存在種種疏漏,未能為不同持份者群體提供足夠配套,引發各界強烈質疑。

以安老院舍為例,日常運作不可避免產生大量廢物,包括尿片、醫療廢棄物、廚餘等。受規模經營所限,即使實施「源頭減廢」,仍難以完全消減廢物量。一旦用指定垃圾袋須課徵費用,將無可避免加重院舍營運開支。

據業界估算,一間100人的院舍每月需支付逾6000元垃圾袋費用,此項額外開支勢必對營運造成沉重負擔。即使政府向綜援受助人提供每月10元垃圾費津貼,但由於不少入住安老院的長者均屬非綜援戶,津貼金額微薄,根本無法紓緩負擔。

除開支之外,業界亦關注廚餘和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途徑。由於缺乏足夠回收設施和清晰指引,院舍只能將這些廢物棄置於普通垃圾袋,最終仍會被運送到堆填區,間接「遷移」環境污染問題。事實上,要妥善處理院舍的醫療廢棄物,需要專業公司收集及焚化處理,除了費用高昂,亦欠缺相關政策支援。

基層市民生活上亦會受一定影響。以家庭為例,添置嬰兒尿片等必需品後,每月可能要支付數百元的垃圾袋費用,對低收入家庭而言,實在是雪上加霜。有見及此,政府有必要研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適當補貼,避免政策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

顯而易見,在推行垃圾徵費前,政府未有為安老院舍、基層市民等不同群體妥善部署,導致良好美意流於僵硬單一模式,引起各界強烈不滿。

垃圾徵費政策的立意固然可嘉,惟在推行細節上,政府要因時制宜,為不同行業和群體制訂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對安老院舍來說,增撥資源以補貼開支,似乎勢在必行;亦應提供足夠的廢物分類回收設施,並為處理醫療廢棄物訂立具體指引。

香港應努力實踐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環球共識,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自然應為之努力。但在推動環保的過程中,我們須格外留意弱勢社群的需要,採取更靈活及包容的執行手法。除提供資助,政府也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令市民全面理解減廢回收的重要,積極配合相關政策;同時為不同行業制訂明確指引、優化回收設施網絡等,都是政府應積極考慮的方向。

近日有言論認為,政府應擱置垃圾徵費計劃。筆者並不贊成擱置,而是政府要更積極做好配套措施,令該計劃能夠有效推行。只有充分考慮各方利益,並與市民保持良好溝通,垃圾徵費政策才能真正行之有效,達至減廢回收的目標。

作者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