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郵政10年7錄虧損 最多蝕3.6億 審計倡增本地電商服務收入

【明報專訊】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香港郵政於2013/14至2022/23年度的10年,有7年錄得運作虧損,由約300萬元至3.64億元;計及其他收入,近5年總全面虧損由7700萬元至2.44億元(見表),建議提高本地電子商貿服務收入,並研究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報告又指香港郵政網站、應用程式均將寄件往中國大陸各區跨境郵政服務,錯誤描述為「國際服務」。

香港郵政針對互聯網商戶和網購者提供「電子商貿服務」,包括具簽收及追蹤郵件功能的「本地郵政速遞」、「易寄取」等;另亦設非本地服務,包括對象主要為發貨量大的網上交易平台等「專線」服務。報告指本地電子商貿服務收入由2018/19至2022/23年度增9%,由3080萬增至3370萬元,相關郵件量亦增50%。

郵政歸因履行普郵 將推節流措施

不過,5年期間本地電子商貿服務每年均錄得「負盈利」,其中2020/21、21/22及22/23年度實際收入,較預期分別少69%、64%和71%。審計署建議,香港郵政需繼續致力提高本地電子商貿服務的收入和郵件量,並研究有效措施改善相關服務盈利能力;又稱要改善「易寄取」服務,應考慮適當情况下推出貨到付款和收件人支付郵費服務。

香港郵政回覆審計署表示,郵政履行普郵服務責任,須維持全港郵政基礎設施,令本地郵遞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由於香港郵政組織和成本結構彈性較私人機構低,故難訂定價格於最合適水平,對在商業市場競爭挑戰,郵政會繼續在資訊科技和自動化方面投資,並展開流程重整工作和推出節省成本措施。

審計署2月曾實地視察及審查香港郵政的紀錄,發現寄件往中國各地區的跨境郵政服務均被錯誤描述為「國際服務」,包括郵政網站「投寄資訊」、應用程式「主要郵遞服務」;香港郵政網站上載由2009/10財政年度起的14份年報中,「郵件量」部分將中國各地區的郵件歸類為「國際郵件」。審計署認為郵政需確保正確地描述郵政服務,並迅速採取適當行動修訂描述。

寄往內地服務誤標「國際服務」

香港郵政稱已將網站、流動應用程式及各郵政局張貼的告示及海報內相關描述,由「國際」或「國際服務」改為「其他目的地」,亦會修改年報和刊物內相關描述。

(審計報告)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