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許健生 前沿科技

投資策略

許健生:走塑要有法 尋創新塑料替代品

【明報專訊】為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政府上周開始實施走塑減廢,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全港食肆、酒店賓館等均要走塑。但新措施開始不久就出現超市玩壽司魚生「盲盒」,仲要出現「大嘥鬼」屈機「清潔龍」;即環境局與食環署解讀政策條例有出入,搞到業界無所適從。還有一大堆新材料的環保餐具還未成氣候,就要揠苗助長硬推出市場,搞到刀不成刀、叉不成叉、紙湯羹浸冧變漿糊等。筆者絕對支持環保,但可惜新政策推出未見其利,先見其「不利」!

隨着全球對環保意識的提升,尋找替代傳統塑料的可持續材料已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這些創新的塑料替代品不僅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也開創了新的經濟機會。筆者嘗試分享除現在主流新環保材料外,還有幾種前沿的塑料替代品均具有市場潛力。

蝦殼可製可降解塑料

蝦殼生物可降解塑料:你知道減少塑料污染的一種創意方法是什麼嗎?由蝦殼製成強大生物可降解塑料。這種替代傳統塑料的材料正在被開發用於醫療設備和包裝。這種塑料是通過一種稱為幾丁質化(Chitin)的過程形成,該過程涉及從蝦殼中提取蛋白質並將其添加到溶液中。通過這個過程,這些蛋白質轉化為幾丁質,這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可降解材料,可以應用於許多領域,包括醫療植入物和墊子、化妝品、食品包裝等。

這種材料易於重複使用,任何廢料都可以安全地堆肥或轉化為其他有用的物質。優點是環境友好,可以在自然條件下分解,減少長期污染;並能夠將海鮮加工業的副產品轉化為高價值產品。而缺點是生產成本高,提煉過程複雜;而且含有甲殼類成分,可能對過敏體質的人群造成影響。改進方法為研發成本效益更高的提煉技術;明確標示產品成分,提醒消費者注意過敏風險。

蘑菇製成包裝材料可堆肥

蘑菇包裝:這種環保包裝材料被用作傳統石油基塑料產品的可行替代品,由再生農業廢棄物和快速生長的蘑菇製成。蘑菇包裝是如何製造的呢?該過程涉及將菌絲體(Mycelium),蘑菇的植物部分和其他有機材料,如玉米殼、木屑等結合在一起,然後根據所需產品將它們塑造成各種形狀,例如碗和盤子。當這些材料在特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保存時,蘑菇材料會迅速與其他材料結合在一起。完成這個過程後,產品可以經過熱處理,以殺死其中的任何有害細菌,然後才能使用。雖然蘑菇包裝看起來和傳統包裝一樣好,並具有類似的防水能力,但它們的使用壽命還不如傳統包裝長。

此外,它們的生產方法還不是完美的,但隨着對這種迷人材料的持續研究和品牌的廣泛採用,可持續塑料的其他替代品。其優點是可堆肥性質讓使用後毋須擔心環境污染;利用農業副產品,符合循環經濟的原則。缺點則是相比傳統塑料,耐用性和防水性較差;目前生產效率無法滿足大規模市場需求。至於改進方法,是進行材料強化研究,提升其物理性能;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和產量。

竹麻等植物提取纖維 製造衣物家品

除了由蝦殼和蘑菇製成的可持續塑料,還有其他一些奇特而有趣的替代品。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紡織品材料:某些公司正在開發由再生纖維和天然纖維製成的可持續紡織品,例如由竹子、麻、蘭花等植物提取的纖維。這些可持續紡織品可以用於製造衣物、家居用品和其他紡織品,並具有較低的環境影響。

菜單塑料:這是一種由食物廢料製成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它可以用於製造餐具、食品包裝和其他單次使用塑料產品。菜單塑料通常由植物纖維、蔬菜澱粉和其他可降解材料組成。

葡萄渣塑料:這種塑料是從葡萄渣中提取的,葡萄渣是葡萄酒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這種可持續材料可以用於製造包裝材料、紙張、紡織品等。它不僅減少了葡萄渣的浪費,還有助於減少對傳統塑料的依賴。

蝗蟲塑料:一些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使用蝗蟲殘體製造可持續塑料的可能性。這種塑料可以用於製造包裝材料和其他產品,並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創新材料成本高 需改進生產技術

這些創新材料的開發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也為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和就業前景提供了可能。然而,這些材料通常面臨着高生產成本和初期市場接受度低的挑戰。有效的成本管理和市場準入策略將是這些產品成功的關鍵。

市場策略方面,政策支持:政府如能在政策初期時,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可以幫助降低生產成本,促進這些材料的商業化。規模經濟:隨着生產技術的改進和生產規模的擴大,這些材料的單位成本將逐步降低,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塑料污染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大環境挑戰,創新的塑料替代品提供了減輕這一問題的可行解決方案。這些材料不僅能夠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還能夠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新的商業機會。筆者認為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這些創新塑料替代品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香港若能把握這個新材料發展的機遇,將為香港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重利益作出貢獻。

香港電腦商會前主席及WebX產業聯盟召集人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許健生 前沿科技]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