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全運會粵港澳合作成示範 香港應爭取展現文化特色

【明報社評】新一屆全國運動會還有一年半開鑼,組委會成立大會上周四舉行。這次破天荒由粵港澳三地合辦,意義非凡,若然成功,不但為全運會跨地域合作模式提供示範,更可以為粵港澳在其他領域探討更大的合作空間。廣州有舉辦兩屆全運會和一屆亞運會的經驗,對於搞好這一屆全運會,毋須擔心,香港要避免到時在某些環節「甩轆」。廣州和深圳已經為舉辦全運會增添「附加值」未雨綢繆,香港也應該及早準備,爭取藉此機會向全國觀眾展現香港文化特色,提高香港的形象,為香港在其他方面諸如旅遊業發展加分。

全國盛宴參與人數破紀錄

香港發揮資源優勢有底氣

全運會是一場全國盛事,將有1萬多名運動員參賽,31個省市及其他代表團官員6000多人,組委會官員5000多人,裁判和技術官員4000多人,共同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在10多天的賽事中亮相,經過轉播還有數億人次的觀眾,影響深遠。

全運會組委會為這一屆賽事定出一個方針﹕科技+體育+文化。內地的體育水平,總體來說十分高,在某些項目更是領先全球,一定能夠通過賽事為觀眾上演一場「體育盛宴」,現在組委會在籌謀,如何運用最新科技應用在比賽,讓健兒能夠有更好的發揮環境;如何體現綠色低碳,向全球展現對環保的重視;同時也將體現在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表演項目,相信大會已經了然於胸,按照內地的科技水平,也毋須擔心。

至於文化方面,大會宣布將會體現「千年羊城、世界灣區、泱泱華夏」,全國運動會當然要有華夏的元素,主要比賽所在地的廣州,也會有羊城文化的展現,至於灣區文化,究竟是誰來劃定「文化界線」,或者定義灣區文化,則應該由粵港澳三地共同謀劃。香港可以參與的部分,是需要爭取的,吉祥物是否可以有一個是穿「香港服裝」?開幕式表演是否可以有一項由香港「主演」,背景音樂或者畫面,有多少能夠體現香港特色?這些都需要香港主辦方,經過精心設計,才能獲得組委會充分考慮。

香港在申辦項目中,足球比賽是粵港澳觀眾都期待的,大會沒有將足球項目放在香港,可能有商業收益或者觀眾數量方面的考慮,所以未能「成功爭取」。但滑浪風帆也落選,則是香港沒有充分考慮到屆時天氣狀况及硬件設備,未能符合比賽要求的標準,落選也無話可說。所以,在爭取香港文化元素的體現,應該更加深思熟慮,相信大會不會認真考慮粵港澳合作示範的意義。

組委會已經宣布將考慮發揮港澳資源優勢,這方面香港是有底氣的,舉辦「七欖」賽事,全國其他地方都沒有經驗,場地單車賽香港的場館,以及在這個項目的競技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相信香港能夠發揮好這方面的資源優勢,與廣東省其他城市合作辦好這一屆全運會。

粵港澳三地有合作有競爭

比賽以外安排可爭附加值

合作與競爭是共存的,現在看來,競爭並不在於舉辦比賽的標準,而是在比賽以外的元素。即將落成的啟德體育園,坐落在舊機場各種配套設施未完善的地方,過去發生過郵輪客人排長龍等交通工具的問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日前信誓旦旦表示,有了過去的教訓以及新落成的地鐵站,「不擔心不可以解決」。幾千名郵輪遊客都弄出個大頭佛,都是因為像特區政府很多其他安排一樣,沒有做過壓力測試就拍心口保證可以,未來的啟德體育園數萬名觀眾同時進出,是否會因為重蹈覆轍而丟臉丟到全國去,則是香港市民不願看到的事情。

粵港兩地在舉辦全運會方面的競爭,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廣州已經準備招募8.5萬名賽事志願者,為賽事順利舉行和觀眾方便入場觀賽做保障。超越賽事範圍的,是招募50萬名市民在比賽期間在全市範圍內做志願者,希望能夠做到「人人都是東道主,個個都是志願者」的目標,這個做法,不但是為了保障全運會,而是要凝聚人心,成功舉辦之後,廣州市民會提升對城市的歸屬感,大家都以廣州為榮,以廣州人為傲。這種藉舉辦全運會達到的「附加值」,不知道香港特區政府有沒有考慮過?

組委會為舉辦這屆全運會定下一個目標,要做到「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規模和水平,是隨着國力提升而自然增大和提高的,有科技和體育水平可以做保證,至於影響最廣,除了破紀錄的項目多寡,還體現在各個方面內容的表現,當中有城市的管理水平,主辦城市市民的素質,人文關懷的體現等等。廣州和深圳在這方面將會有何表現,不妨拭目以待,而香港在這些方面,也不會矮人一截,只是等待特區政府鼓動市民參與,共同在全國人民面前表現出來而已。即將舉行的全運會,體育健兒將會在賽場上競逐,粵港澳三地在舉辦各種安排上有爭取也有競爭,香港要為這方面的競爭及早做好準備。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