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樂施會早前公布香港貧窮狀况報告,發現今年首季有逾139萬人處於貧窮,建議政府重新設立貧窮線。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昨表示,今年最新數據顯示,貧窮情况已在各區「遍地開花」,原因包括人口老化加劇、失業或開工不足人數增加等。他認為,政府不應因擔心貧窮人數增加而被批評便取消貧窮線,期望當局提高透明度。勞福局長孫玉菡則稱,處理香港現時貧窮情况時不應以收入為單一量度指標。
孫玉菡:不應以收入作單一指標
葉兆輝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提到,要理解貧窮問題需從多方面看,例如人口增加、人口老化及離婚家庭增加等客觀因素。他續稱,以往只有新界西北、屯門、天水圍及觀塘等地區較窮,但今年貧窮情况「遍地開花」,建議政府提供更多教育、就業機會,並重新帶動整體經濟,「令不同類型人士都能找到足夠工作」。
葉及後向本報補充,之所以形容「遍地開花」,是因港大過去一周利用政府統計處數字分析,發現人口老化在各區發展急速,令貧窮地域分佈擴大;同時,面對經濟轉型,無論是低技術或專業人士,都可能出現工時或工作量減少,令收入受影響。
社協:疫後電子化 長者就業難
被問如何看樂施會建議政府重設貧窮線,葉說當初設立的用意是提升社會關注和解決貧窮問題,認為政府不應因擔心貧窮人數增加而被人批評,便取消貧窮線。他期望政府開誠布公,提高透明度,令其他社會持份者亦能參與扶貧。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稱,接獲基層市民反映今年求職有困難,尤其建造、飲食及零售等行業,部分人工資亦較疫前減少兩至四成。她又說,不少長者疫前仍有工作,但疫後不少行業趨向電子化,亦有僱主不再聘長者,影響長者收入。她說,本港最低工資較其他城市低,有檢討空間,亦希望政府繼續推出津貼,鼓勵綜援人士就業。
孫玉菡昨回應樂施會報告稱,在精準扶貧政策下,單以收入量度相對貧窮存在很多不足,因未有計算個人資產及其他方面資助如公屋等。
他稱,現時表面上收入較低的很多屬長者,因退休後沒收入,或需依賴津貼,故政府已不斷投放資源,每年長者服務開支逾150億元,希望他們獲更好照料。
相關字詞﹕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