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鄧桂思案醫生:診症受「干擾」開漏藥 舉例電話會響、有人入來提問 認後果可致死

【明報專訊】聯合醫院約7年前疑「開漏藥」,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庭昨展開研訊。庭上關注,鄧為乙肝帶菌者,聯院醫生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卻沒處方抗病毒藥預防乙肝復發。時任副顧問醫生林治崑作供解釋,診症過程受到「一些其他的干擾」,例如電話會響,亦會有人走入診症室提問。林承認「開漏藥」可導致嚴重後果,包括肝衰竭和死亡。

研訊5人陪審團審理,事主鄧桂思長女到庭旁聽,醫管局和涉事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被列為有利害關係者。庭上透露事件時序(見表),鄧患乙型肝炎和「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病」,分別於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間到聯院專科門診覆診,會見兩名涉事醫生。其後鄧於瑪麗醫院做活肝和屍肝移植手術,2017年8月不治。

鄧桂思長女胡尚佑作供質疑,聯院無主動告知一度開漏抗病毒藥,至家屬查問才公開事件(見另稿)。涉事醫生林治崑供稱,2016年8月首次門診已從病歷知悉鄧是乙肝帶菌者,故處方減低蛋白尿的藥物。2017年1月,林再次診治鄧,發現病况無改善,更有輕度至中度腎衰竭。林建議鄧接受半年類固醇治療,並分析利弊,好處是改善腎功能,壞處是可能引致乙肝復發。

忘覆診對話 信已解釋風險

林治崑稱不記得覆診具體對話,但處方類固醇須獲病人同意,相信已向鄧解釋風險。林引述國際文獻稱,類固醇劑量應和病人體重掛鈎,鄧生前重51.9公斤,應每日服用51.9毫克類固醇;考慮到藥物副作用,林將劑量減至每日40毫克。

林認同鄧是乙肝帶菌者,處方類固醇時應開出抗病毒藥避免乙肝復發,但他在診症環境受干擾,「不可以關電話,不可以將consultation room(診症房間)門口關上」,最終沒處方抗病毒藥。

團隊「360度」補救免蹈覆轍

在裁判官提問下,林承認當時有意開藥,但「因各種原因」開漏。林承認開漏藥或導致病人肝衰竭和死亡,「我知道有嚴重後果,我就未想到(死亡)嗰一步」。

林強調,聯院腎科團隊事後「360度」補救,避免再有同類情况,例如服用類固醇乙肝病人若拒絕服抗病毒藥,須與資深醫生會面。在盤問環節,鄧桂思長女問林當時診症究竟受哪一種形式的「干擾」。林稱無法回答,「無可能記得每一秒發生什麼事」。

「我都好想知發生什麼事」

有陪審員稱,市民預期醫生正確配方藥物,林有否審視本案,避免事件就此了結。林回答「我都好想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什麼事」。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 808/17】

明報記者

(死因研訊)

相關字詞﹕醫管局 瑪麗醫院 聯合醫院 換肝 鄧桂思 死因研訊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