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廚餘處理具地域性 跨境運作不太可行

【明報專訊】永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有3名創辦人,3人是在城大能源及環境研究學院攻讀博士課程期間認識。其中,Nallapaneni Manoj Kumar和Md Ariful Haque已完成課程和取得博士學位,杜銘灝則將於今年稍後取得博士學位。

生物表面活性劑市場規模近14億

杜銘灝指出,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市場其實早已存在。以往已經有研究估計,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13.754億美元;預料到2026年,還會增至14.427億美元。只是因為一向用來製造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原材料成本相當高,限制了其普及速度。

因此,該公司提出,利用廚餘來製造生物表面活性劑正是一舉多得。一方面,可以處理掉大批廚餘,減輕堆填區的壓力,同時又將廚餘變成有價值的原材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另一方面,又可以將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生產成本大幅壓低。由於該公司的方案不使用任何化學溶劑,可以大大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和殘留物。只不過,在香港,要找數萬呎租金合理的地方來設廠,可能是最大的問題。若未能租用屯門環保園,就更難找到其他適合的地方。

雖然該公司也會考慮在大灣區其他城市設廠,但杜銘灝強調,廚餘處理有高度的在地性,一個城市的廚餘應該在當地完成處理。若是將體積龐大和低價值的廚餘由一個城市運去另一個城市處理,所衍生的額外運輸成本和碳排放可能會令任何處理方案失去意義。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