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20國借鏡電子手環 資科辦助初企走出國際

【明報專訊】本港自1月下旬出現首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至今5個月,政府採取多項防疫措施,包括2月初起使用電子手環配合家居檢疫,首批佩戴者為湖北返港客;至4月中,所有抵港者均須佩戴電子手環檢疫。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已購入22萬隻手環,包括可重用及即棄式,分別配合兩套應用程式。現時有20個國家及地區的公私營機構向港府借鏡,資科辦對外介紹參與開發的本地初創公司及研發機構,助本地技術走向國際。

現時所有經機場、深圳灣及港珠澳大橋管制站的抵港者,入境前須填寫健康申報表及檢疫令;如有智能電話,須自行下載「居安抗疫」應用程式,並戴上即棄式電子手環,領取程式啟動碼後開始居家檢疫;如無智能電話,則戴上可重用電子手環及領取接駁手環的「居安主機」。

資科辦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產業發展)黃敬文表示,電子手環系統於1月底開發,短短數日於2月初推出應用,至今近5個月,他形容「如參加一場不知終點的爬山比賽,要與時間競賽,又要爬過一座座高峰」(見另稿)。最初推出電子手環時,坊間認為手環太大、沒GPS定位、又擔心用智能電話會被鏡頭監控;到3月中,當局推自行下載「居安抗疫」App作家居檢疫時,又出現無法接收啟動碼等問題。

開發者:初代手環「大牛龜」

不易隱藏易舉報

負責開發電子手環的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副總監(業務發展)伍境康說,對研發、設計、推行的過程「問心無愧」,更戲稱初代電子手環為「大牛龜」,認為體積大有好處︰不易藏起,外出被人發現易被舉報。至於手環沒GPS定位為保護個人私隱,且GPS在室內無法監察佩戴者有否離開指定地點;使用智能電話則源於當初推出時,無法找到其他裝置同時接收藍牙及近場通訊信號,強調在分發前智能電話已「洗機」,僅餘「居安抗疫」系統功能,現再改用「居安主機」以釋疑慮。

至於無法接收啟動碼的問題,黃敬文表示當時依靠衛生署檢疫令上聯絡資料向用家發短訊,惟手寫表格時有字迹潦草、有人誤填固網電話等問題,加上資料經後台處理,費時失事。資科辦現加推多條查詢熱線,引入電子健康申報表、電子檢疫令及影像處理系統,將文件電子化,方便不同部門查看及使用。

黃敬文說,系統啟用至今已購入共22萬隻手環,包括可重用及即棄式,除最初自製數千隻,其後均公開招標蒐購。此外,有20個國家及地區的公私營機構向港府借鏡,以應用程式配電子手環作家居檢疫,包括阿聯酋、以色列、新加坡、法國等,資科辦介紹有份參與的本地初創;LSCM亦接獲近20個國家及地區申請樣辦試用;德國法蘭克福通訊博物館更計劃將香港應用電子手環抗疫的故事展出。

明報記者 林穎茵

相關字詞﹕居安抗疫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家居檢疫 電子手環 創科線 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