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人生下半場

健康

四肢殘障20年 想過不一樣生活 再生勇士變身輪椅旅遊YTber

【明報專訊】中風、意外或大病可以帶來長久影響,當中許多病人因腦部及脊椎受損,導致肢體傷殘,他們的肢體功能、心理健康和社區生活能力大受影響,有些人更因此感到生命不再有意義。

靈實接觸過許多類似情况的傷殘人士,經過職業治療師的幫助,讓他們重拾獨立自主、正面和積極的人生。

腦膜炎致四肢失功能 留醫7年

我們中心有一名會員小陳(化名),2003年因腦膜炎被送到深切治療病房(ICU),5個月後離開ICU時,小陳四肢失去功能,說不出話,只會叫和哭。小陳在醫院完成主要醫療程序後,康復進程不樂觀,母親只能為他拉筋、餵食和抹身,眼前只是無盡的黑暗。他留醫7年後,適逢當時社會對殘疾人士權益的關注,母親終於能接他出院,送到過渡院舍居住1年,再接他回家由她和外傭照顧。

藉「做事」治療 擺脫絕望

多年過來,小陳覺得生命已沒有意義。雖然他後來學會使用電動輪椅,並可以用發音含糊不清的說話與別人溝通,但生活一直沒有重大改變,只是日復日的被照顧和接受治療,看不到生命的其他可能。直至他與母親出席由靈實將軍澳及西貢地區支援中心推出、公益金資助的「舒筋樂活新里程計劃」(The ReLive Project)簡介會,他才受到啟發,即使面對身體限制仍可恢復生活。小陳主動對母親說:「媽媽,我都望住天花板20年,只是做(復康)運動和睡覺,都想好似姑娘所說那樣,過不一樣的生活」,於是參加了我們的計劃。

許多中風或腦部受損病人,由於受到痙攣、攣縮、痛症等問題影響,身體活動限制讓他們難以參與生活,因而缺乏生活上的成功經驗,使他們看不到希望,陷入身心受困的漩渦。我們發現,除了鼓勵話語,他們更需要有價值的生活經歷和感受(occupational experiencing),透過「做事」來治療(healing by doing),讓他們擺脫絕望的深淵。

治療以生活為本 發掘潛能

我們致力發掘個別會員的潛能,透過生活為本的治療活動,推動他們思考如何解難,由淺入深,從而重塑他們的人生。小陳加入了生活重整小組,小組成員都有工作經驗,唯獨他從未見過工,這一點推動他重整自己的生活。他希望兌現當年大病前對母親的承諾,立志找工作。雖然他無法執筆寫字,但利用電腦寫出第一份履歷表。他之後積極向社企負責人、公司高層、負責招聘工作的人士請教,希望把履歷表寫得更好。今年生日,小陳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他獲得一份兼職工作。

「探路」製無障礙路線圖

此外,我們也鼓勵會員成為彼此的「戰友」,互相幫助,一同解難。以小陳為例,治療師邀請他幫忙「探路」,之後學習用電腦執相,製作出無障礙路線圖。2022年,他參加了ReLive計劃遠赴澳洲墨爾本,除了和其他團友一同策劃行程,更應用所學協助製作旅行小冊子,教導會員到不同地方。旅行之後,他開設了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wheeltv),向其他肢體傷殘人士介紹如何利用無障礙設施,設計本地遊路線,甚至走出香港,到澳門和深圳旅遊。

「世上無難事,只要夾硬嚟」

「世上無難事,只要夾硬嚟」,成為他的口頭禪。這句說話其實十分正向,只要肯努力,許多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他的母親在過去逾20年一直對他不離不棄,但因為年紀漸大,原本打算安排他入住院舍,但參加我們的計劃後,發現在不同的生活經歷治療下,小陳各方面都有顯著進步,做事更獨立,表達能力有改善,照顧自己的能力也有提升,正考慮讓他繼續留在社區生活。

這正是我們為會員設計出不同治療計劃的目標:會員可以重新建立正面、快樂、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以一個全新積極的再生勇士身分,寫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並進一步影響和鼓勵其他人。

文:關頌儀(靈實將軍澳及西貢地區支援中心職業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靈實 健康 半身癱瘓 半身不遂 中風 實心實意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