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星期日生活

評影習寫:《流浪人之歌》如果一個少年,在路上

【明報專訊】蘇俄文評家巴赫金曾說過小說裏的「時空體」,指的是當我們接收敘事時,所經歷的時間和空間都不是量化成時分秒點線面體、經歷抽象和數學化的觀念,而是已經具有社會意涵、和日常經驗合而為一的體驗。「時空體」指的是敘事設計、時空設置及其社會背景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也是所有創作者直覺便知道的劇情發展「文法」:「節慶」指向平常秩序的狂歡倒置、「廣場」是私我向公眾打開的場所、「邊疆」指向自我和未知接觸的境地、「道路」則是主角由故地通往遠方的他者和一切冒險的軌迹。「道路」之所以是特別的「時空」,是因為它對應的是家園永恆的固定。那麼如果是從來不知安穩的家的,對路上的一切有沒有其他的體會?如果流浪和鰥寡就是集體的宿命,「道路」就不再是兩片野地之間的一截泥濘,而是天大地大,我們無法不一直在路上。《流浪人之歌》(Times of the Gypsies)說的是這種人的故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