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星期日文學

文化

星期日文學‧香港文學的冊頁流轉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文學舊書再度興起收藏熱,當中多了年輕人的身影。藏書界朋友都知,董橋、西西、黃碧雲等作家的早期作品,書價不如以前便宜。一本西西的《交河》或黃碧雲的《我們如此很好》,書價幾乎過千元。而素葉出版的董橋《在馬克思的鬍鬚叢中和鬍鬚叢外》,於二○一八年新亞拍賣中價值超過五萬元。西方世界向來重視文學書收藏,華文世界也不乏文學舊書收藏者。邁入舊書收藏的世界第十個年頭,我一直走在這條路上。中學時期隨文學老師的腳步逛旺角梅馨書舍、學津書店、序言書室,後來自己發掘出深水埗新天書業、元朗生活書社(已結業)、大埔解憂舊書店,到工作後常去的北角精神書局、森記圖書等,連同大學四年在台灣的淘書行腳,躲在藏書時光裏令我看見不少變化。新亞書店老闆蘇賡哲(下稱蘇先生)經營舊書多年,行內稱他為舊書九龍代表。而神州書店老闆歐陽文利(下稱歐陽先生)今年書展推出《販書追憶》,一筆筆寫及逝去的舊書風景。從老行尊、過來人以及藏書家的分享,或者可以感受有關香港文學的冊頁流轉。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