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欄

文.彭依仁

世紀

世紀.囫圇海:生命的脆弱性、哀慟與哀悼 / 文.彭依仁

【明報文章】讀駱穎佳的《情感資本主義》,讀到作者引用列維納斯「他者倫理」和巴特勒「脆弱性」(vulnerability)或「哀悼」(mourning)等概念,不禁去借閱巴特勒的《脆弱不安的生命》(Precarious Life),當中「脆弱性」可謂關鍵概念。日後巴特勒在《非暴力的力量》一書中,依然既參詳了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亦透過思考「生命」的「脆弱性」來補充列維納斯的倫理觀。其實以生命來思考「非暴力」也不是新鮮事,班雅明早於〈暴力批判〉的後段,就把筆觸一轉,談到純粹的生命本身必然有神聖特質。而脆弱性的意義在於,當倫理或法律要求變成束縛弱者的工具時,唯有承認每個生命都是脆弱的,才能讓我們對加害者、受害者、強者或弱者一視同仁,從而認真討論暴力與非暴力的問題。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