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欄

文.鄭培凱

世紀

世紀.文字江湖:武夷發酵茶 / 文.鄭培凱

【明報文章】中國飲茶的歷史十分悠久,從早期的生煮羹飲,當作解渴解乏的菜湯食用,到隋唐時期出現明確的品賞階段,製團研末,開始用心品味,是味覺意識的一大飛躍。自從陸羽、皎然、盧仝等茶人提倡茶器要配合茶道,茶飲的主流變化有兩大階段,就是唐宋時期的研末煎點與明清以來的芽葉冲泡。到了明末清初,福建人開始喝條索發酵的陳茶,先流行於武夷山一帶的茶農,逐漸發展到閩粵各地,出現了武夷岩茶、烏龍、鐵觀音一系。值得注意的是,飲茶風尚的演變,與製茶的技術規範、茶器的形制釉色,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唐代講究煎茶的湯色與沫餑,就崇尚浙江青瓷系的秘色瓷碗;宋代講究點茶拉花,就推崇建窯黑瓷茶碗;明代開始品味芽葉新茶,就鍾意薄胎的甜白釉茶盞與青花瓷杯。錫壺與紫砂壺的普遍流行,以及使用精緻細巧的小杯飲酌,是在明代中葉之後,特別適合清初逐漸風行的發酵茶,成為清代閩南潮汕飲茶常設的茶器。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