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聞風:四月「訪華熱」 突顯全球企穩求實 /文:鍾鳴九

【明報專訊】關注國際關係的人不難發現,進入4月後多國政要密集來華訪問。最近一位是預計明日(14日)抵達重慶的德國總理朔爾茨,這也是其任內第二次率團訪華。

朔爾茨首次訪華是2022年11月4日,作為中共二十大後首位到訪的歐洲領導人,在不到24小時的行程中,與中國就雙邊合作、國際局勢等議題達成多項成果。與前次相比,朔爾茨此行團隊陣容更「豪華」,逗留時間更長,日程更多。團隊中有三位部長和多家企業高管;未來3天除首站重慶外,還將前往上海、北京兩地。

德經濟步履維艱 對華投資助企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指,朔爾茨此行穩住德國國內經濟之意明顯。受俄烏衝突外溢效應和通脹、利率急劇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步履維艱,2023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縮水0.3%,其國內對今年經濟前景亦缺乏信心。去年,在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下降的情况下,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逆勢而上,雙方經濟的高度互補和潛力讓德國看到通過深化合作企穩之機。

分析人士認為朔爾茨此行更具針對性。隨團到訪的環境部長、農業部長以及交通和數字化部長代表中德未來重點合作領域。首站重慶作為內陸城市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不少德企選擇在此深耕和開拓中國市場,4月22日8家重慶企業也將組團亮相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海則是德國重要投資目的地,且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佔比較多。

近期將目光投向中國的不止朔爾茨,僅4月9日一天,北京就迎來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西米納、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美國財長耶倫等多國政要。此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於數周後訪華。

王義桅表示,儘管這些政要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國家,但穩定與發展是共同需求。中國的戰略和政策具有延續性,經濟發展態勢、經濟增長路徑具有確定性,能為全球提供穩定性和發展機遇;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發揮的作用日益突顯,符合其他國家企穩求實之需。

多國訪華因認識到機遇較「風險」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來訪國家與中國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中美之間無需多言,管控分歧、保持接觸已是最好局面;朔爾茨將德中關係描述為「合作伙伴、競爭對手、系統性對手」,去年出台的對華政策亦提及「去風險」;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與中國之間亦存在不少具體問題。

觀察人士指,四月「訪華熱」一方面源於中國務實、包容的交往方式,另一方面,愈來愈多國家認識到與中國交往的機遇大於所謂的「風險」。

文:鍾鳴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