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透過觀賞不同媒介藝術的呈現約半個世紀,我不經意地觀察到這城在藝術發展的一些現象。而社交媒體臉書過去十餘年賦予了我自由和狂妄,很多時候讓我這個多是自學的藝術欣賞者發表一些己見,那不為什麼,主要就是我熱愛藝術,用自己累積的觀賞經驗和不停學習(透過閱讀別人的文字或聽取他人的話語)對各種形式的創作作出回應——希望是誠實的回應。有好友真心忠告我,應專心觀賞一種藝術媒介,做好它的評論。但我自上世紀末參與進念的實驗劇場活動和今世紀初參與創意書院的藝術教育籌劃和實踐,就已由電影和錄像藝術擴展至視覺/設計/建築/表演/跨媒介等藝術領域,無遠而不至,回不了頭,身分亦變得多樣化,資格是自定,沒有官方式加持。而我是一個勤奮的藝術欣賞者,如此的在不同藝術空間作橫向式的觀賞,我的勤奮美學是什麼?就是看得廣,但對不同媒介創作的回應精深程度有所欠缺。而我只是本城藝術生態裏千萬個持份者中一員,我做不了的,就站在一旁欣賞做到的人的表現。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大(千)世界裏其他持份者的勤奮美學,而焦點會放在視覺藝術、收藏家、畫廊、藝術空間、策展人和藝術家身上。
相關字詞﹕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