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近年來,世界各國愈來愈多實施產業政策(又稱工業政策),支援特定行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創新。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包括「中國製造2025」,以至更近期提出的「新質生產力」,及美國上屆拜登政府推出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回到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河套港深創科園發展,着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支柱領域,這些都是產業政策的例子。本文討論一下什麼是產業政策,以及產業政策的利弊。
什麼是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須滿足兩項條件:第一,政策的主體是政府,而政策須涉及具體的政府政策措施;第二,產業政策必須直接針對特定產業,或特定產業內的經濟活動,旨在促進長期經濟成長。非針對特定產業的政策,例如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政策,不算產業政策;短期措施,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支援食肆,也不算產業政策。
政府可以影響產業發展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是直接資助,包括政府的財政補貼、提供稅務優惠、政府擔保借貸等。
除此以外,政府政策可以影響市場進入、促進創業、吸引投資。具體政策包括改善商業環境的監管機制、市場准入規定、貿易保護工具(例如進出口管制和非關稅壁壘)等。政府也可以運用政策影響生產成本,這些方法包括勞動政策(例如培訓計劃和工資補貼)、優惠土地供應(例如工業用地減免土地成本)、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促進研發和技術採用,以及環境政策(例如綠色信貸和可持續補貼,以鼓勵保護環境)。
此外,政府也可以刺激需求,譬如提供消費補貼予消費者、舉辦貿易展覽以增加產品可見度等。最後是供應鏈相關政策,例如工業集群政策,旨在創造經濟區域,企業可以受惠於靠近供應商和客戶。
產業政策的利弊
雖然在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優勝劣敗的大原則下,產業政策代表政府加持某些行業,似乎有點「打茅波」,對其他行業不公平,但在經濟學上,有時可以找到一些論點支持產業政策。其中最廣為引用的,就是界外效應(externality)。當經濟活動在社會其他領域產生效益,惟個別企業或行業在投入採購決策時並未有內化這些效益,政府就可用產業政策提升效率,例如資助企業研發,可在企業間產生外溢效應,鼓勵投資生產太陽能板有助綠色減排。
界外效應邏輯可以推廣到非經濟利益,如通過支持關鍵行業發展,可以減少依賴外國供應來源(例如稀土或半導體),保障國家安全。此外,有些政客會支援一些競爭力較低但僱用大量工人的行業,一方面維持社會和諧,同時爭取工人階級的選票。
另一個支持產業政策的論點,是協調效應。有些行業能否蓬勃發展,視乎上下游行業,及生產上互補的商品和服務。行業與行業之間環環相扣,一些行業委靡不振,其他行業可能也要蝕本。一個例子是汽車製造業——由於中國大陸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齊全,又有領先世界的電動汽車鋰電池產業,這些條件令中國生產電動車的成本下降,在全球具競爭力。政府協調產業發展,有助達到規模經濟,令經濟達到更優均衡點。
由於產業政策涉及官商互動,難免會造成政府決定行業的生死。即使政府官員純粹出於良好意願,要挑選產能較高的企業補貼,其實十分困難,因為政府官員不是行業專家,很難辨別孰優孰劣。這在支援高科技企業研究撥款時尤其嚴重,個個初創企業家都是「吹水專家」,講到天花龍鳳,政府資助「好好呃」。
舉一個例子。中國內地政府為鼓勵企業研究,在8個未來產業設立「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獲得認證的企業可以得到稅務減免。為了讓補貼用得其所,政府用一個客觀的標準衡量企業研發能力:如果企業擁有6項或以上專利,可以顯著提高獲得補貼的機會。一項研究發現(註),在補貼政策實施之後,擁有剛好6項專利的企業突然大幅增加!可是,這並不代表政府成功,恰恰相反,原來那些本來少於6項專利的企業,新增的專利質素較低,不少更是從別的企業買回來,目的是希望增加得到政府補貼的機會。此外,質素差的專利忽然變得有價有市,引來一些人專門申請和出售這些無實際用途的專利。
另一個問題,就是產業政策易造成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由政府官員掌握並分發大量資金,是一件危險的事。他們大筆一揮,就可以決定財富落在誰的手上,這個誘惑很大。網上最近流傳一張稱為「死亡合影」的照片,照片中人曾執掌中國晶片產業逾萬億人民幣資本,主導中國半導體多個重要項目,如今多人卻因涉及貪污成為階下囚或銷聲匿迹。
香港創科投資 須透明與問責
香港政府自2017年成立創科創投基金,初期投入資金約20億元,目的是鼓勵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本地創新及科技初創企業。2024年施政報告進一步加強投資,額外調撥15億元,並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與業界配對成立聯合基金,專注投資人工智能與數據、生命健康、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三大策略性的產業。
這些創科投資的財務審計與成效監察,問責和透明度成疑。去年10月的審計署報告指出,部分創科研發中心的項目未達標,且有不少基金資助項目未能及時提交完成後的評估報告,延誤時間平均超過7個月。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在向立法會提交的報告中,對業界贊助比例和收入目標的數據呈現,與審計署的分析有明顯出入,令人質疑數據計算方法和資訊透明度。
政府對創科投入龐大資金,十年八載間對創科的投入累計過千億元。但政府財赤嚴重,應該更注重檢視成效和資金管理。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政府缺乏具備商業眼光的人才,導致批出資金和項目推進緩慢,且短期內難以看到投資回報。此外,他們質疑部分由政府出資的投資公司,在投資決策方面缺乏透明度,未能充分披露投資詳情,令外界難以評估投資回報和風險。
早前,有不少公司曾經透過代理協助申請政府「科技券」,惟這種做法有時並未真正促進創新,反而引起質疑。例如,代理通常負責幫助公司撰寫和執行計劃書,處理所有繁複的官僚程序,然後為公司製作一些網上平台、網頁等較為基礎的科技服務。最終公司獲得資助之後,代理與公司對分資助款項,導致資金並未用於真正創新或提升生產力的項目。這種情况,可能是政府中斷「科技券」計劃的原因之一,去年也有「科技券」詐騙集團被搗破拘捕。
呼籲政府加強監察、提升透明度及完善問責機制,自是一途。但監察資助的用途和成效,絕不容易,官僚成本甚高,永遠「派錢」就會有人「呃錢」。產業政策本身不壞,不過如何善用產業政策加速經濟發展,才是難題。
註:Wei, Xu, Yin, Zhang (2023). Mild Government Failure. NBER Working Paper w31178.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阮穎嫻]
相關字詞﹕阮穎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