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李鎮強

李鎮強:羅奇改口也不忘「抽水」 偏見太深須自省

【明報文章】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早前對自己提出的「香港玩完」論做了修正。不過,他改口時雖然有提及恒指回升、「中國優勢」等,卻也拋出「另一制邊緣化」、「走向『一國一制』」的論調。筆者認為此等言論依然罔顧本港實况,是曲解一國兩制在港成功實踐。事實勝於雄辯、數據昭示真相,香港的獨特優勢與強大韌性,不是幾句唱衰所能撼動。

無視香港現實和國際普遍認知

一國兩制是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其強大生命力更是舉世公認。羅奇所謂香港「另一制受中國壓力邊緣化」、「昔日特殊角色成過去」,顯然與事實相悖。

首先,香港普通法制度穩健運行,法治水平、司法獨立享譽全球。人流、物流、資金、信息自由流通,香港多年位居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這些正是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獨特魅力。羅奇的「另一制邊緣化」等說法,是無視香港高度自治的現實和國際社會普遍認知。

數月前發布的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清晰顯示,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高居全球第三、亞太區第一,與紐約、倫敦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多項指標數據亮眼。這一成績絕非偶然,而是依託國家支撐、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必然結果。

換言之,國際化正是香港的顯著優勢和繁盛基石。在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常年穩居亞洲頂尖,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人才搖籃。此外,香港有逾9000家海外及內地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匯聚全球資本與智慧。

筆者還注意到,羅奇將長和公司出售港口資產,牽強附會為「北京強化管治」的例證。此言既不符邏輯,亦有不懂或曲解法律之嫌。實際上,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會將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交易納入安全審查範疇。依據《反壟斷法》等法律「循例」審查重大商業交易,是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利,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羅奇將單一商業案例無限延伸曲解為「北京不放鬆管治」,是典型的以偏概全、邏輯謬論。香港作為自由港,絕大多數商業活動遵循市場規則高效運行;國家依法審查極少數可能影響重大利益的交易,正是負責任表現,正是維護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國家整體利益和市場長遠穩定。羅奇前述說法,可謂刻意扭曲、偏離事實。

自去年發表「香港玩完」等暴論後,羅奇唱衰本港的論調在事實面前已經破產。如今「被迫」修正觀點,但他仍不忘藉機「抽水」表現自己,向西方反中人物獻媚,突顯某些西方精英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偏見。筆者相信,心水清的市民早已看清其真實一面。

外資用實際行動對港投信任票

事實勝於雄辯——從亞洲金融危機到2003年SARS,從2019年「修例風波」到全球新冠疫情衝擊,香港在國家關愛下一次次歷經風雨、淬煉重生。香港的法治基石、自由市場、專業人才及聯通世界之網絡,構成了優於其他地方的核心競爭力。基於此,外地投資者紛至沓來,用實際行動給香港前景投下信任票。

比如,恒指自2024年以來表現強勁,國際資本持續流入;港交所新股集資額雖受全球不穩的大環境影響,但仍穩居全球前列;本港外匯儲備高達4079億美元,為金融穩定提供堅實後盾。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八大中心」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穩步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勢頭不可阻擋。在人民幣國際化(香港處理全球約75%離岸人民幣結算)、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本港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最重要是,香港背靠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抵禦風浪、開拓未來的最大底氣。

香港國際地位 非唱衰論能夠動搖

總括而言,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得天獨厚的多重優勢,其國際地位絕非西方唱衰論能夠動搖。羅奇的「自我修正」,非但未能擺脫偏見的桎梏,其所謂「玩完論」的「玩完」,更是香港擁有堅韌生命力的最好註腳。某些西方精英若仍繼續罔顧事實、固守偏見,終將在時代洪流中反覆自曝其醜,被不斷發展的中國和香港特區「打臉」。「東方之珠」在背靠祖國的堅定前行中,未來必定更加璀璨。

作者是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自由黨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鎮強]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