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近期台灣賴清德當局以所謂「五大威脅、17項策略」為起點,持續採取一系列措施阻礙兩岸正常媒體、商業交流的行為,這已對台灣社會發展、民生福祉及區域穩定,構成實質危害。賴當局種種罔顧島內民意的行徑、為一黨私利逆勢而行的做法,終將被民意拋棄。
打壓旺中集團 罔顧法理
台灣陸委會於6月1日點名旺中集團,稱其協助大陸舉辦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是「唱和」大陸損害台灣「主權」,威脅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查處。對此,旺中集團旗下媒體嚴正聲明「台灣與大陸本屬一中,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本是中華兒女」,呼籲各界共同維護兩岸和平。
賴清德當局這一做法,也引發台灣社會強烈不滿——台灣《中國時報》社論強調,兩岸同屬一中的法理事實不容否認,賴當局將意識形態凌駕法律之上是「恣意羅織罪名」;新黨議員侯漢廷直指其「就是害怕媒體監督」。
除針對旺中集團,賴當局還多次威脅參與兩岸交流的台灣藝人,並以反「統戰」名義阻撓兩岸宗教、文化團體互動。更有甚者,台陸委會多次威脅將按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將兩岸正常商業合作定性為「與大陸黨政軍合作」,威脅依法懲處。
可以說,賴當局以「國安」、「法律」為名,行政治打壓之實,不僅違背「兩岸同屬一中」的客觀事實,更損害台灣民眾福祉與經濟利益。其阻撓行為,已被多方批為「威權復辟」、「製造對立」,但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大勢,終非政治操弄所能逆轉。這種罔顧島內民眾「要和平、要交流」的呼聲,為一黨私利逆勢而行的做法,也終將被民意拋棄。
製造寒蟬效應 不得人心
為進一步阻礙兩岸正常交流,賴當局以「反滲透法」等工具恐嚇參與兩岸交流的團體、個人,逼迫公職人員簽署「不申領大陸證件」承諾書,製造「綠色恐怖」氛圍;不顧民眾需求,以強制方式剝奪青年發展機會,禁止台灣高校與大陸10所院校交流;不承認大陸學歷,切斷學子求學、就業渠道,損害台灣青年未來發展權益。同時,通過「網軍」污衊兩岸正常交流為「統戰」,製造「仇中」輿論,導致台灣民眾對大陸產生誤解、加深兩岸隔閡。
一言以蔽之:為謀一黨之私利,賴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煽動對抗,企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這不僅加劇緊張局勢,更增加兩岸衝突風險。
嚴重損害台灣工商利益
賴當局強行推動與大陸產業「脫鈎」,限制高科技等領域合作,阻撓台商投資大陸,破壞兩岸產業鏈互補優勢,壓縮台灣企業生存空間。截至目前,台灣31.7%的出口依賴大陸和香港市場,2024年對大陸與香港出口額1506億美元,大陸和香港是其最大順差來源(699.96億美元)。兩岸經貿往來受限,使企業發展空間被嚴重壓縮。
同時,面對旅遊業者的呼籲,賴當局拒不解除大陸居民赴台「禁團令」,阻撓兩岸直航恢復,將赴大陸旅遊警示調為「橙色」(編者按:指「避免非必要旅行」),致觀光產業的損失進一步延續。這些阻撓交流的措施,直接損害島內工商業利益和民眾福祉。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盛九元]
相關字詞﹕盛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