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徐英偉

徐英偉:全球法律新樞紐——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

【明報文章】《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上周五在港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近20個國際組織的高級別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親臨香港,代表中國率先簽署公約。這次簽署儀式標誌着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為香港的國際定位與未來發展揭開新篇章,具深遠戰略意義。

中央賦予香港重大使命

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首先彰顯了中央對港的高度信任,亦是對香港法治及國際化的充分肯定。香港背靠祖國,具備獨特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在一國兩制下兼具普通法與大陸法系雙重優勢,是國際調解院總部的理想之選。這一歷史性的決策,既是中央賦予香港的重大使命,也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的生動體現。

香港作為國際調解院總部所在地,擁有獨特優勢。香港匯聚普通法與大陸法兩種制度精髓,司法獨立且專業公正,長期深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此外,本港法律專業人才濟濟,熟悉國際法律實務,擁有中英文雙語優勢,並積累了豐富的仲裁與調解經驗。作為全球第三大仲裁中心,本港法律服務產業基礎深厚,國際商界對其法律服務的信任度極高,為國際調解院的高效運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國際調解院的成立,為香港的國際地位帶來質的飛躍。作為首個落戶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調解院的成立,使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貿易樞紐,進一步升級為參與制訂全球規則的重要國際城市。這一組織的運作將吸引更多國際組織、非政府機構及學術團體選擇香港,促進全球法律精英及專業人士聚集,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和調解之都的地位。

此外,國際調解院將帶動會議、展覽及相關法律服務行業發展,間接促進酒店餐飲、物流運輸、商務會展等產業繁榮,對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些連鎖效益,將進一步塑造香港在亞太區乃至全球的領先地位。

於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的背景下,成立國際調解院,有突破性的意義。傳統的訴訟或仲裁往往耗時長、成本高,且容易激化雙方矛盾;調解則以和平協商、靈活保密方式促進解決爭端,能夠有效修復雙方關係、實現長遠合作。

從四方面制訂全面發展戰略

香港應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利用國際調解院的影響力,制訂全面發展戰略。未來的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首先,應加強培養法律人才和調解專才,尤其是在國際調解、跨文化溝通及爭端解決領域,為本地人才提供更多高水平培訓和實踐機會。同時,通過政策優惠和全球招聘,吸引國際頂尖法律專才落戶香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服務樞紐的地位。

其次,本港應積極舉辦大型國際法律會議、學術論壇和專業展覽,推廣國際調解院的服務理念與優勢,展示其在高效、保密和靈活解決國際爭端方面的法律及經濟價值。這不僅有助吸引更多國家加入國際調解院公約,也將提升香港在全球法律界的影響力。

同時,應將調解文化融入本地法治建設,向企業、學校、民間組織推廣相關教育與實踐,讓各界更了解調解的價值和運作模式。調解不僅是一種高效的解決爭端方式,更是一種促進和平與合作的文化理念。

最後,香港應利用國際調解院平台,建立全面的國際合作網絡,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對話合作,成為國際法律交流的重要橋樑。在多邊主義和全球化日益重要的今天,香港應努力推動國際合作,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創新解決方案。

與國際法院遙相呼應

調解院的成立,不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更體現中華文化「以和為貴」的智慧,為全球解決爭端提供東方方案、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未來,國際調解院將與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形成東西方向的呼應,成為全球治理機制一部分,豐富國際社會的解決爭議工具箱,為世界和平與公平公正的國際治理提供新模式。

國際調解院落戶,不僅為香港的國際地位帶來提升,也為本地法治建設注入新動力。調解文化的普及,將帶動香港在調解及協商方面的風氣,並通過國際案例的研習與交流,提升本港法律界之專業視野與能力。國際調解院的運作,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服務中心的地位,並推動法律服務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是原民政事務局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徐英偉]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