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近日政府公布4月零售統計數據,銷貨額估算總值289億元,較去年同期挫2.3%,為2022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可見零售業在跨境網購、北上及外遊消費、樓市股市疲弱、經濟前景不確定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持續頹勢。為提振本港疲弱消費市道,吸引海內外旅客訪港消費,成為政府重要工作。
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公布將推行的項目,促進旅遊推陳出新,鞏固固有客源外,亦要開拓新的客源增長,以應對全球旅業激烈競爭。
工作組意識到現時海內外旅客更着重旅遊景點的地區特色和獨特文化風貌,追求更有豐富內涵和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因此工作組提出9個重點項目,涵蓋特色遊、生態遊、文化遊、深度遊等,以貼合不同旅客口味和需要。但何謂香港特色、「港味」的內涵是什麼,卻鮮有詳細說明。這方面事實上需持續探索與發展。
拒絕觀光同質化 重塑香港特色
在不少不曾到訪香港的人眼中,香港可能是個華洋雜處、霓虹招牌處處、城市車水馬龍的繁榮都會。惟事實上在市區重建、城市更新發展的影響下,本港舊街道、舊社區已變得面目全非。例如毗鄰上述9個重點旅遊景點之一的油麻地警署、被加士居道天橋「貫穿」的停車場大廈,數年前開始清拆,令香港失去具摩登和城市特色的建築。
那邊廂,重慶把貫穿住宅大廈的李子垻站打造成特色景點,並以此建構重慶「中國賽博朋克之都」(cyberpunk)形象吸引海外遊客到訪;香港市區更新、都市建設或許改善了市區環境,卻取代了舊有社區面貌,代之以大型商場、新式住宅。這些商場消費體驗,與內地和鄰近地區大城市的商場大同小異,甚至更為遜色,又怎能吸引旅客到訪呢?
發展具本地特色的旅遊體驗、拒絕觀光同質化,首先要問香港定位是什麼、獨特之處是什麼。觀乎近年內地遊客來港趨勢,他們傾向發掘香港與內地相異之處——從舊街道路牌前「打卡」、油麻地警署外留影、中上環舊城街道上拍攝等,都在重塑舊日於影視作品所呈現的舊香港形象。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令香港與內地有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迹,正正建構香港在歷史和文化上的獨特之處。
昔日香港是繁榮進步的象徵,是不少內地人心目中機會處處的地方;在港發掘舊日痕迹,正是對昔日美好香港的投射。香港不同於內地的歷史發展軌迹,正正提供大量旅遊資源,香港更應該加以利用和發展。
要發展本地特色旅遊,更要發掘香港的「異」而非「同」;汲取其他地區成功經驗並無不可,惟不應有「人有我有」思維,反而該思考自身獨特優勢。例如香港發展「熊貓旅遊」,又如何與其他同樣有熊貓的城市競爭呢?香港以往華洋雜處、中西文化薈萃、商業發展蓬勃,透過發掘不同歷史發展的痕迹,可融合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建立文化深度遊體驗。為了讓遊客感受到香港的獨特魅力,更應保留和活化本港特色街道及社區。
讓旅遊體驗融入市民生活
此外,旅遊的體驗亦應該融入生活。新常態下的旅客更注重旅遊體驗真實性,拒絕一些人為的旅遊經驗——他們希望深入社區、與社區互動,感受日常生活的點滴,而非參觀人為製作的景點。因此,旅遊景點應融入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透過社區導賞,向旅客提供更多真實的旅遊體驗,讓後者收穫更多真實交流與互動,對香港產生更深入情感聯繫。
一些人工景點,例如近期開幕的九龍城寨展覽,雖然能夠真實呈現電影場景模樣,但始終是人為的、假的場景,缺乏真實的人與人之間互動。惟若社區裏有如此特色店舖、理髮店、士多店,我相信對旅客的吸引力會更大。因此旅遊景點應該是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而並非刻意建構營造出來的場景。
獨特的旅遊體驗,應該從市民的興趣和日常生活中發掘。正如上述提及旅客更重視體驗的真實性,因此向外推廣的活動,應該是一般市民都喜歡和樂於參與的。
發展越野賽事旅遊
我建議政府可善用香港得天獨厚之山徑設施和日漸蓬勃的越野山賽文化,發展香港的越野賽事旅遊,使香港成為世界聞名的越野賽事之都。香港山徑景色優美,又接近市區,為舉辦大型山野賽事提供良好條件,不少海內外選手慕名而來參與大型山徑越野跑賽事。香港可善用現有資源,向外推廣山野比賽體驗,吸引更多高質素旅客訪港;政府更應藉此向世界推廣保護生態環境的信息,亦提升香港城市形象。
在新旅遊常態下,獨特的旅遊體驗更為重要。政府應針對本港定位推動適切的旅遊體驗,並透過市場力量進一步發展。香港不應只求價格上的優勢,而是從整體提供合乎現時旅客所需的旅遊經驗。
作者是民主黨前沙田區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曉嵐]
相關字詞﹕周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