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2024年訪港旅客總數按年增加三成,至4450萬人次,但仍較疫情前2018年超過6500萬人次的高峰為少。內地旅客作為香港的最大客源,雖然人數有所上升,但人均消費卻明顯下降——由2023年的6500元,減少23%至2024年的5000元;平均逗留時間也有所減少。
旅遊模式改變 內地積極應對
眾所周知,疫情令全球旅客消費模式改變;而港元匯率強勁,對旅遊購物必然帶來壓力。不過,內地城市也面對相同問題,但內地不少地方政府就早着先機,積極推出應變措施,配合體驗式旅遊崛起及跟隨國家整體政策,以地道的「煙火味」吸引入境旅客停留。
疫後本港旅遊業勢頭良好,政府近年大力吸引旅客,從旅客數字上來看,確實大有成效。事實上在疫情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本地零售額是由訪港旅客帶動。若要進一步提升相關數字,優化本地旅遊體驗、加入地道及人文體驗、由體驗活動引發消費意欲,至關重要。香港商界當然需要自我更新;政府近期提出的工業旅遊體驗,亦捕捉了旅客的全新需求。不過,面對宏觀而龐大的本地零售及服務業困境,當局仍有一些工作,可以考慮推出。
推動各項盛事活動,已經創造出人流,惟仍需有具體措施「留住客」、「生到財」。香港大型商場林立,但我們要留意,有些人未必會主動走到商場內。假如商場外有街區市集、文藝活動和青年表演的熱鬧氣氛,將能夠吸引人駐足停留,從而引導旅客進入商場消費。
廣東街區市集經驗 值得本港借鏡
相比內地近年蓬勃的戶外經濟、夜間經濟大受年輕人歡迎,特區政府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仍需追落後,例如仿效廣東省鼓勵戶外舉辦商業活動、加快行政審批效率,甚至降低或豁免收費等方法,刺激本地戶外活動、帶動經濟效益。
中央早前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鼓勵發展大型活動、戶外和夜間經濟,並優化限制性的措施,旨在吸引本地居民及旅客消費。於大灣區,廣東政府不斷完善措施,就在今年5月,廣東省政府公布文件,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在完善審批之後,可利用自身場地舉行外擺促銷;亦鼓勵對於促銷活動、戶外展示、社區市集等簡化審批,甚至可以網上即時辦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雖然香港政府早前也公布放寬利用室內和戶外公共空間的限制,惟在支持戶外經濟的力度和靈活程度上,遠不及內地周到。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區政府可以更加進取,例如鼓勵私人發展公眾休憩空間、戶外空間等舉辦零售活動及商業市集,放寬行政限制,甚至當取得一次批准後,可長時間舉行;也可參考內地加快審批流程,設置網上審批制度;委任專責人員與食環署、消防處、運輸署等相關部門統籌溝通,打通行政關卡;於個別地區,應該增加更多路邊私家車泊車位,既可理順違例泊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
深圳案例 在港行得通
對於打造戶外空間促進消費、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港人周末北上之熱門目的地深圳,已有很多成功案例。
深圳市在兩年前已經設置多個市級示範特色街區,其中於福田區,更有一條「深圳節日大道」,當中既有約2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也有公共文化街區,不時舉辦「深潮文化節」、「福田咖啡生活消費節」、「港.潮流」購物節等,長年營造節日氣氛,從而促進消費,年均舉辦逾1000場次活動,將藝術文化、展覽音樂、消費環境等融為一體。單在2024年上半年,街區的主要客流量達到近7000萬人,同比增長四成。
今年「五一」期間,「深圳節日大道」還舉辦巡遊活動,刺激沿線主要商圈的人流量超過27萬人次,銷售額達2184萬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三成。「節日大道」當中不少遊客是香港居民,證明這個案例複製在香港,同樣行得通。
於浙江杭州,2023年推出對商業街區外擺經營活動的新一輪政策支持,之後的一年時間,杭州的湖濱、錢江新城、清河坊三大商圈,外擺店舖的月均人流量增長達到七成,月均營業額增長約30%。在江蘇蘇州,政府也支持符合條件的商家開展店外經營,鼓勵商家美化外擺區;作為首批商業外擺試點街區的蘇州市紫竹路,其餐飲商戶客流量同比增長超過40%、營業額提升20%以上。我最近在內地一個旅遊區路邊市集,體驗免費包糭活動,即使天氣比較熱,但客人樂在其中,不少人光顧商場內的茶飲店、咖啡店「解渴消暑」,消費就這樣產生了。
消費講求開心輕鬆氣氛
香港不缺著名地標、大型商場和文體活動,惟急需創新而有力的吸客留客手段。政策鬆綁,需要政府支持;多元化的街區活動,就需商界自己投入舉辦。戶外活動和夜間活動,可以更大程度延長旅客在本地逗留時間,以此刺激消費、拉動生意。
韓國女團BLACKPINK將於明年1月在啟德主場館開唱。試想一下,屆時若有24小時嘉年華,設立各種音樂、文創主題街區,加上香港的國際化氣息對世界各地的客人極具吸引力,如果再配合全城「打卡」和戶外商業空間的零售活動,不單止可令旅客留港過夜,更加營造到開心的城市氛圍,將更有助本地居民在假期留港消費。
作者是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崔定邦]
相關字詞﹕崔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