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方可成

方可成:媒體怎樣用AI 記者應有多大話語權?

【明報文章】最近,兩份老牌美國報紙同時鬧出一樁頗為丟臉的醜聞——《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和《費城問詢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刊出的夏季特刊「Heat Index」中的一份夏季閱讀書單,居然推薦了很多本根本不存在的書。在書單推薦的15本書裏面,只有5本是真實存在。

也許你已經猜到了,這份書單是借助AI(人工智能)寫成的。那10本不存在的書,是AI的「幻覺」創造出來。

這樁醜聞並不簡單關乎AI技術的缺陷,它的幕後故事更能揭示出,AI技術在媒體應用時,面對着重要的勞資問題。

解僱記者 依賴外包商人

用AI寫推薦書單這件事,究竟是誰幹出來的?

讓記者們感到鬆一口氣的是:兩份涉事報紙的正式記者員工,都與此事無關。也就是說,還沒有哪個記者昏庸到這種程度,竟然連基本的事實核查都不做,就把AI胡謅的東西直接發出來。

但接下來曝光的事實,令記者們感到痛心和憤怒——原來這個「Heat Index」特刊,是一家名叫「King Features」的內容供應商整體打包提供。用AI生成書單的寫手,是為這家內容供應商撰稿的。

由於經營上的困境,愈來愈多媒體選擇裁掉自己的正式員工,轉而依賴King Features這樣的外包商家提供內容。就在兩個月前,《芝加哥太陽報》以買斷方式裁掉了大約20%員工。

一面是裁掉能夠保證內容質量水準的記者,另一方面是依賴直接使用AI生成的垃圾內容的外包商。這樣的對比,揭示出AI在「高科技」外表之下的另一面——資方用來節約成本的工具;並且,這樣的節約成本是以犧牲質量、降低媒體整體公信力為代價。

於社交媒體Bluesky,有人在評論這份AI虛構書單時寫道:「他們怎麼沒提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2025》?這是一本敏銳的小說,背景設定在不久的將來(下個月),社會終於崩潰到讀者再也無法相信他們在曾經極有價值的報紙上讀到的任何一個字。」

如果媒體裁掉人類員工、不負責任地使用AI的趨勢繼續下去,這個諷刺評論裏面描繪的那個反烏托邦世界,可能真的會來臨。

工會vs. AI

在一些媒體,記者開始想辦法反擊和自救。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通過代表一線員工利益的工會組織。

去年,知名政治媒體Politico成為首批在工會合同中納入AI條款的新聞機構之一。這份合同規定了媒體機構——也就是資方——在使用AI時應遵守的具體規則。這一具突破意義的協議,由代表Politico及其姊妹媒體E&E News的「PEN工會」(PEN Guild)推動,旨在為新聞機構引入AI設定邊界。

短短一年後,PEN工會的成員就表示:這些有關AI的條款已經被資方違反,並準備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與公司管理層之間的爭議。

原來從去年起,Politico在大型政治事件(例如民主黨全國大會、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期間,開始發布AI生成的實時新聞摘要。今年3月,Politico又為付費訂閱用戶推出一套名為「政策智能助手」(Policy Intelligence Assistant)的AI工具。這一產品由初創公司Capitol AI參與開發。

這些AI工具的推出,很快遭遇工會的質疑。PEN工會稱,這些AI工具在多方面違反了工會合同的規定,並表示將於今年7月提交爭議仲裁。根據合同,公司在引入對工會成員崗位職責產生實質影響的新技術時,必須提前60天通知工會,並開展真誠協商。惟工會認為,Politico近來引入AI工具,既未提前通知,也沒有給予工會協商機會,而且這些工具還取代了本應由人完成的工作。

美國最重要的記者工會聯盟NewsGuild主席Jon Schleuss認為,發生在Politico的這宗爭議,不僅是簡單的合同糾紛,更是檢驗記者能否參與AI應用決策的重要測試。也就是說,AI在媒體的應用,能不能被視為重要的勞資問題、是否應該賦予更多決定權給記者,而不僅僅是由公司高層說了算。這宗仲裁,將會提供重要參考。

對人類記者與對AI的雙重標準

這些記者組成工會,是不是僅僅為了保住自己工作,而盲目排斥先進技術呢?

並非如此。其實,PEN工會的領導層也表示,他們並不反對AI;但是對AI的使用,必須基於認真的考量,必須遵循與人類一樣的新聞倫理標準,不能因為用AI而犧牲內容質量、傷害行業公信力。

在Politico,AI出問題的一個典型案例,發生於去年美國大選的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期間。當時,AI生成的實時摘要使用了如「criminal migrants」(罪犯移民)等措辭,而這些用語是人類記者被明令禁止使用的。此外,AI生成的內容還出現一些事實錯誤,例如將拜登政府的行動錯誤歸為賀錦麗所為。

在被人發現之後,這些有誤的AI生成內容被悄然替換,惟這一過程並未經過新聞編輯部的正常審批流程。PEN工會強調:在Politico,如果是人類記者撰寫的文章,想要完全撤下,必須經過層層審批,直至新聞部門領導層,但AI內容卻沒有遵循這一流程。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PEN工會提出,倘若連新聞機構內部都無法保證AI應用的透明度和規範性,那麼AI在新聞生產中的推廣,勢必會對媒體倫理、新聞質量和行業前景構成更大威脅。正因如此,這場即將到來的仲裁,於業內被視為具有標誌性的案件;它的裁決結果,或將影響更多新聞機構資方與工會之間關於AI應用的談判。

不負責任使用AI 損害行業聲譽與發展

在新聞行業,Politico對AI的積極嘗試,並非獨一無二。該媒體的母公司——德國媒體集團Axel Springer——與OpenAI簽訂了多年的合作協議。類似的,還有眾多媒體機構也跟OpenAI或其他AI公司簽訂協議,其中包括Vox Media、《大西洋月刊》和康泰納仕(Condé Nast)集團等。

媒體如果妥當地使用AI,可以令新聞作品如虎添翼,去年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的兩份作品,就在報道過程中使用了AI。但是,不負責任地使用AI,例如那份荒唐的夏季閱讀書單,影響的將是整個行業聲譽和發展。隨着AI技術在新聞行業不斷滲透,這場發生在Politico的工會與管理層之間的AI爭議,不僅關係到一線記者的權益和職業尊嚴,更關乎整個新聞行業今後如何應對AI的挑戰。

作者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方可成]

上 / 下一篇新聞